第162章、靜觀(第2/4頁)
章節報錯
聞言,鄭璞囅然而笑,謂之,“成,則可喜;弗成,對我大漢亦無有害處。”
嗯?
“也罷,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姑且試試也好。”
略略揚眉,丞相倏然而笑,“子瑾一路勞頓,且先歸去歇下吧。數日後,子瑾應要領軍往漢陽郡矣。”
“諾,璞告退。”
鄭璞離席拱手作禮,緩緩而退。
因為如何試試,以丞相之智,不需要他諫言。
如丞相聲稱他不日將領軍往漢陽郡,便是如何誘使逆魏來兵出隴右的排程之一。
不外乎,是除了魏延、高翔兩位扼守隴右門戶的將領,不可調動之外;以鄭璞、關興等軍中後輩接替守備蕭關道,讓其他如吳懿、陳式以及吳班等宿將皆領著本部,大張旗鼓的歸漢中郡駐守。給以逆魏漢中郡駐守兵力近十萬、堅不可摧的假象。
嗯,是假象沒錯。
吳懿等將領行軍至武都郡後,便會偽裝成為運送糧秣輜重的輔兵,再轉回來隴右駐紮。
至於是否被曹真識破,那便靜觀其變吧。
反正,逆魏縱使兵出漢中郡,前將軍趙雲也能堅守三個月、等到隴右的來援。
如此行事,大漢所付出的代價,不過是讓吳懿等部稍微行軍勞頓些。
權當是練兵了吧。
自然,為了避免萬一,漢中郡的守備肯定是加強的。
只不過,鄭璞不知道的是,他轉身退去之時,丞相一直目視著他的背影。
軍中口口相傳的“疤璞”之號,終於傳到了丞相耳裡。
且還知道了,此號乃是車騎將軍劉琰所創。
但性情頗剛的鄭璞,卻是對此事隻字不提,猶如不曾得聞一般。
此便讓丞相有些心奇。
以他對鄭璞的瞭解,便知道其絕不會心無羞惱之意。
更不會猶如昔日為馬謖求情一般,不與車騎將軍劉琰計較。
畢竟,馬謖與劉琰不同。
前者對鄭璞有舉薦之恩,二人亦頗有交情。
且昔日鄭璞諫言的最大緣由,乃是基於大漢人才凋零,繼續任用馬謖於大漢有裨益。
而後者劉琰嘛琰........
不過一仰仗先帝劉備恩澤的坐談客罷了。
且早在成都時,便常以言毀鄭璞。
或許,如今其子隱而不發,乃是坐等可讓劉琰萬劫不復的時機吧?
丞相隱隱有所悟。
然而,卻沒有打算出面干涉,反而是抱著靜觀其變的心態。
倒不是丞相心有偏袒、縱容朝廷僚佐相互攻訐,而是想趁此事看看鄭璞的心性:對外部敵軍素來不擇手段的他,對大漢內部仇讎時是否亦然狠戾?
因為如今在丞相眼中的鄭璞,已然不同了。
籌畫之能冠冕年輕一代.......
堅守蕭關道時殺身報國的忠節........
針對豪族的分化以及諫言攤丁入畝的國策........
此子之才,假以時日,可繼自身之後也!他日可肩扛克復中原之志也!
如果他,不會因喜惡而網羅罪名構陷同僚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