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回絕(第2/4頁)
章節報錯
聞言,鄭璞闔目長舒一口氣。
方起身回禮,說道,“乃是我性剛,誤解葛君之言了。”
就是再度入座後氣氛有些僵峙,一時之間,雙方竟無有言語。
“咳,咳。”
一陣沉默後,諸葛恪輕咳數聲化解尷尬,輕聲說道,“既然鄭君不欲此些浮華之物,我便再提他物吧。如今貴國勞力匱乏,不惜與偏遠永昌郡的土人蠻夷豪帥交易,圖引婢僕來隴右,我國為共盟,理當助力一二。不若我歸稟我國天子,從交州引些婢僕與貴國,權當作抵糧秣的差額,不知鄭君以為可否?”
“這個.......”
鄭璞聽罷,面露難色。
捏須猶豫少許便搖了搖頭,露出滿臉可惜之色,“葛君所言,乃憂我國所憂,令我感銘五內。然而,我國願意作賣戰馬的初衷,乃是糧秣不豐也。若是如葛君所言換歸來婢僕,乃是再增糧秣損耗而已,於時局無有裨益之處,還請葛君恕我不能接受。”
“哈,乃是鄭君身在局中矣!”
當即,諸葛恪便揚聲反駁,捋胡而道,“先前鄭君有言,貴國漢中與武都二郡無民實邊,以致隴右各部軍士糧秣皆從蜀地轉運。若是應下我方才所提,將婢僕用於實邊屯田,三五年後豈不是可緩解軍中糧秣之缺?”
言至此,他顧盼間隱隱有自得之色,不等鄭璞作答,又繼續說道,“再者,我雖不才,卻也敢斷言,貴國奪歸隴右不過一歲有餘,今當撫慰黎庶為上。若想進軍涼州,無有三五年演武積穀、修繕甲兵之功,恐難成行!”
“哈哈哈~~~~”
諸葛恪甫一話落,鄭璞便撫掌大笑,“葛君經達權變、機鑑先識,委實當世俊偉也!”
贊罷,便頷首許之,“如此,便依葛君之議,以婢僕抵糧秣吧。”
“善!”
諸葛恪拱手作謝,喜逐顏開,“多謝鄭君允之。我歸國後,定力諫我國天子,促成此議!”
又舉盞而邀,“鄭君,飲!”
“飲!”
鄭璞朗聲而應。
待放下酒盞,又出言問道,“不知貴國將欲購入多少匹戰馬?還請葛君明言,好讓我回稟丞相先行備下。”
嗯?
諸葛恪眉毛一挑。
旋即,便心有所悟,微微搖頭而笑。
販賣馬匹,連羌胡部落都不會將種馬作賣,而斷了後續的貿易。
如公馬作賣前皆閹割;而不可閹割的母馬,則是在無有配種之前作賣掉。
大漢亦然如此。
如今正值春夏之交,恰好是北方馬匹繁衍的時節。鄭璞問及數目,便是想確定已然閹割的公馬是否充足。
“鄭君且先以五百匹籌備吧。”
諸葛恪笑道,“我國糧秣儲備不豐,無力購置太多。”
頓了頓,似是思及了什麼,又緊著加了句,“鄭君,可充騎乘役畜之用的馬匹,不知亦可以婢僕做換否?”
鄭璞聽罷,不由心中感慨:此人果然不負有捷智之贊。
因為他無需琢磨,便可猜到諸葛恪此問乃是想用“移花接木”之計。
購置此些僅可充當騎乘役畜的馬匹歸去,便可作高價將之轉賣給江東豪族,以圖益補吳國購戰馬的糧秣之缺。
江東的豪族起居作風皆奢靡,並不吝嗇資財。
諸葛恪每匹騎乘馬作價一千斛糧秣,以他們“田畝連於方國”的糧秣儲備,也絕對是趨之若鶩。
“自是可以的。”
鄭璞頷首,輕笑出聲,“聞葛君之言,便知貴國天子為何以君為使者耳!”
“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