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吞狼(第2/2頁)
章節報錯
既然如此,尚不如引燒當種羌來滅了唐泛,讓他們成為大漢的附庸。
至少在短時日內,燒當種羌會因自身利益,而站在大漢旌旗下共抗逆魏。讓大漢他日出兵西涼,無有來自河首的威脅。
最後,便是不可宣於口的狠戾。
盤桓在望曲谷西傾山一帶的參狼種羌,勢力範圍與武都郡接壤,且族群人口近十萬!
無論部落實力還是戰略位置,都是大漢後方的隱患。
單憑姜維刻意結交,以個人信義感召,很難保障他們日後不會成為大漢之敵。
至少,在指國者的眼裡,解決威脅的最好辦法,乃是防患於未然。
如若依著鄭璞所謀,引燒當種羌入河首之地,再挑撥他們與參狼種羌衝突,那便是得到了大漢征伐涼州時無需憂心後方的時間。
待大漢將涼州攻下,徹底佔據了對戰逆魏的地利優勢,那便無需考慮身後羌胡部落的態度了。
不過區區一種羌部落罷了!
若膽敢不臣服於大漢,兵出滅了便是!
何足道哉!
自然,此些排程,需要建立在於燒當羌王的洽談上。
嗯,此番前來狄道的,不僅是盤踞西海那邊的羌王芒中,連棲居在湟水河谷內的羌王注詣也同來。【注1】
此亦令鄭璞心甚奇焉。
以常理而言,羌王注詣乃歸逆魏所屬,自然也得到了絲綢等物,何苦來前來狄道與漢軍暗通款曲,求蜀錦茶葉等物?
待細細問了一番,方啞然失笑。
在原先大漢的西北方,氐人大多分佈在陰平與武都二郡;羌人則主要分佈在隴右、隴西與金城與西平郡等地;而河西四郡所棲息的,乃是以胡人為主。
雖說自從武帝開邊伊始,歷經數百年的混居同化,西北的羌、胡、氐等皆風俗慢慢融合,漢人經常以羌胡(羌氐同源、稱呼可不分彼此)統稱他們。
但因為河右大擾多年,逆魏為了安定地方,便設立許多關隘斷絕各部的往來。
如今也成為了,西平郡湟水河谷走絲綢之路的艱難。
那些關隘通行費用太高了!
讓他們無比肉疼。
但如若不走官道,又會面臨河西四郡的豪右及胡人,偽作馬賊沿路劫掠。
唯有的辦法,便是與盤桓西海的燒當種羌商議,途經他們的牧場繞道通行。且從西海入河西四郡,路途更近一些。
羌王注詣便是帶著如此思緒,以系出同祖同源為由,尋到了羌王芒中。
卻是不想,他反是被羌王芒中說服了.........
“內附於魏,族人牧場及牛羊世代如今日。若此時內附漢,他日涼州易主後,豈不是可得更多牧場?”
羌王芒中乃是如此勸說的。
讓羌王注詣雙眸於驟然間,灼灼生輝。
反正,他對逆魏也沒有什麼好感,比如先前遣了些族人與麴英共叛,兵敗後被逆魏奪走了好多牧場。
【注1:史上燒當羌王芒中與注詣,於公元238年起兵叛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