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怒號(第2/4頁)
章節報錯
且兵出之際,徐邈還特地轉了大將軍曹真之言,讓他謹慎行事,萬不可冒進。
“狄道可攻,則攻之;若不能,則歸師,令士卒得周全即可。萬不可強為之,徒增傷亡。”
如此排程,如此言辭,令他覺得太過於保守了。
出其不意的奇襲,本就是弄險!
步步求穩,豈不是坐失戰機?
再者,沙場之上乃向死而生,當一往無前也!
他受大將軍曹真節制而戰不少年了,深知統領過虎豹騎的曹真,以往排程作戰十分果斷。
諸如討伐雍涼各地叛亂時,就不曾有過如此畏手畏腳的將令。
唉.......
去歲隴右之失,本非大將軍之過,卻讓大將軍被那群清談座論的迂腐之徒所累!
思至此,王雙又有些壓制不住心中的憤憤。
深深的吸了口寒風,他揮手招來身側的親兵,“去告知鹿將軍,督促後隊加速。此處雖人煙罕至,然不可不提防逆蜀有斥候來巡查。”
“諾!”
待那親兵領命而去,王雙便翻身上馬,往前軍而去。
雙眸之中的神彩,已盡是昂揚。
從細作打探到的軍情,以及河首羌人部落提供的訊息,讓他覺得狄道不難攻下。
狄道,從秦昭王時期(公元前279年)便是隴西郡的治所。
入漢後,又因是絲綢之路的中線與西線必經之路,是故城池修築異常堅固。
後來河右百餘年紛擾,數度被羌胡部落攻陷;靈帝時期那場讓涼州不復朝廷所有的羌亂,更是讓狄道城池徹底毀於戰火。
至魏文曹丕時期,朝廷以絲路中、西二線被羌胡部落所堵,以及河首與河湟區域叛亂不絕,便將隴西郡治所轉至渭水流域的襄武縣,更是讓狄道失去了戰略意義。
今新修築的城池,城牆不過一丈有餘。
無需雲梯、攻城車等大型器械,也能蟻附越牆攻入城內。
自然,此一切前提,乃是建立在涼州刺史徐邈的故吏蔣流,所傳遞的軍情絲毫不誤的基礎之上。王雙自信,以自身本部五千驍銳士卒,出其不意攻破僅有三千士卒駐守的狄道,可一戰而下!
此戰,乃我等征伐沙場的將士,得以掙脫袞袞諸公口舌束縛之機也!
當狄道城池甫一映入眼眸時,王雙滿腔壯志躊躇。
當即,便分出部將別領五百士卒,去毀了洮水之上的浮橋,以防東岸高翔部計程車卒來援。
雖然軍情之中,聲稱那座蜀軍大營內僅有千餘人,無需懼之。但也需防備己軍正奮勇攻城之時,他們倏然殺來動搖了士氣。
隨即又遣副將鹿砦,領軍兩千別攻狄道南城門,自身領其餘兵馬攻西門。
且他用了一個法子,便徹底抵消了城牆的優勢。
乃是參照攻城車的造法,讓兵卒們用木頭及圓盾造了個斜坡形狀的臺階,高半丈長一丈有餘,只需推到城牆下,就能將城池變成小緩坡。
很簡陋,卻十分實用。
身手稍微矯健的兵卒,藉著助跑兩三步就可以躍上去。
此亦是他僅讓士卒負二日之糧,人皆攜一兒臂粗木條而來的緣由。
只不過,他白費功夫了。
當狄道城牆上示警鼓聲雷鳴時,素來受士庶愛之的遊楚,領著城內青壯配合五百士卒守備南城門。鄭璞便領著張嶷兩千人從城西門而出,依託城牆列陣而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