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騎戰(第2/4頁)
章節報錯
“呵~~~”
不料,那壯漢卻是嗤笑一聲,搖頭長嘆,“田校尉無有機會了。我頗有太守見重,亦隱約聽太守提及有人彈劾田校尉擾亂邊境、為國家生事,恐不日將被調離幽州矣。”
“啊!”
來人驚呼,旋即便赤色浮面,“何人竟如此短視!莫是鮮卑胡虜的奸細不成?”
也不怪他作色。
田豫最早是白馬將軍公孫瓚的麾下,對待鮮卑及烏桓等胡虜頗有其風。
每聞邊地有胡虜入寇,便厲色如赴仇敵,望塵奔逐而戰,深受幽並二州吏民敬愛。
“似是聽聞,乃親近王刺史之人。”
壯漢聲音惆悵無比,“國難當前,諸多食民膏者,竟不思護黎庶安危,反而生出爭權奪利之心!唉.......”
今幽州刺史,乃琅琊人王雄。
因到魏文曹丕賞識而任職幽州刺史,到任後田豫政見不合,常有擠兌走田豫,獨領幽州軍權的之心。此事在幽州士庶中,不算是秘密。
今田豫出塞戰敗而歸,他暗示其他太守及僚佐上表朝廷構陷,亦不是什麼意外之事。
“唉........”
來人聽罷,也悵然而嘆。
“倒是忘了知會子產。”
舉起酒盞獨自飲了口,壯漢露齒而笑,“我此番歸休之前,也以年邁傷病多發而表於太守,待明歲春耕時便去職了。”
“去職?!”
一聲驚呼,來人音色皆急,“哪怕田校尉被調任走,彼那王刺史亦不會坐視鮮卑胡虜入寇。兄入行伍近二十載,深諳胡虜作戰秉性,無論孰人掌軍,皆不會無視李兄的才能。且李兄春秋正富,何故去職?”
“子產或許不知,鮮卑如關中了。我等操戈為國而戰者,尚有何意義!”
“啊!”
..............................
燕趙之地,少年任俠之風頗重。
如昔日先帝在鄉閭時,雖家貧卻也好交結豪俠,年少爭附之。
得中山國大商張世平、蘇雙等多與金財贈之,用以合徒眾為義軍討黃巾。輾轉數十年後,今在西蜀那邊被諡號為昭烈帝。
以織蓆販履的微末,成為稱號帝王之尊,如此事蹟讓涿郡黎庶皆與有榮焉。
哪怕是,他們如今的君主乃魏國曹姓。
是故,當黎庶們遇上了憤慨之事,抑或者是對曹魏的舉措有心意難平之時,皆會不由自主的產生如此念頭:如若出身自家鄉閭的昭烈帝乃他們君主,是否也會如此?
與宴罷歸來的那張家郎君,便心裡在琢磨著。
亦在頻頻投目往西南而顧之時,心中有一答案愈來愈明晰:出身邊陲之地的玄德公,絕對不會容忍鮮卑胡虜的馬蹄,入我漢家兒郎的棲息地!
嗯,此張家郎君名特,字子產。
雖與故西鄉侯涿縣張飛不是同族,卻也是豪強出身。
不僅家中資財田畝等足以讓他遠遊,且人丁頗旺,少了他一人,亦不乏給長者盡孝之人。
.............................
隴右,漢陽郡,成紀縣長離水(葫蘆河)畔。
約摸兩百多騎漢軍,正在狼狽的沿著桑乾河,往桑乾縣的方向逃命。
而他們的身後,是打個各種呼哨的鮮卑騎兵,正興高采烈的追逐著。時不時還有個別騎兵引弓搭箭,或者是揮舞著飛石索奮力往前擲,試圖將跑得慢的漢軍弄下馬來。
兩者之間的距離,不足一箭之地。
冬十二月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