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飛勢窮,乃引兵與馬超合,同向東去會合正攻陽安口的先主劉備。而吳蘭則是引殘兵,於其副將雷銅建議下,取道陰平,走景谷道歸白水關。

雷銅者,本為陰平氐人也。

然,陰平氐王強端,見馬超昔年敗於隴右、今張飛又失利於武都,乃沿道襲殺吳蘭、雷銅傳其首於逆魏,又誅殺先主所置的僚佐,舉廣漢屬國而降魏。魏武曹操乃改廣漢屬國為陰平郡,授強端以氐王率族人抵禦蜀地。

後,夏侯淵戰死,魏武曹操親率軍來爭漢中。

別遣徐晃督軍,以強端族人引路,取道陰平走景谷道,長驅擊陳式等十餘部守備的白水關。

陳式等十餘部皆大潰,於馬鳴閣道中跌落山崖谷底而死者無數。

待魏武曹操爭漢中無果,撤兵歸去。

恐先主劉備據漢中後,頻頻進軍下辯虜民劫掠資財。

又以武都郡孤遠,難以馳援,乃令武都太守楊阜徙武都之民萬餘戶,往京兆尹、右扶風安置;遷氐人諸部往天水郡安置。

陰平氐王強端,不徙,領郡自安。

後魏武崩,雍涼兩州羌胡叛亂,屢屢有之。

逆魏疲於應對,強端乃逐漸恣睢跋扈,託辭郡窮困不上貢,猶如割據。

逆魏以陰平地緣偏遠,不責,亦無恩親。

是故,鄭璞諫言,出兵三五千討陰平,哪怕逆魏得知,亦不算緊要之事。

於逆魏而言,干係關隴安危的,乃是巴蜀是否出兵武都郡。

因武都境內陳倉道可入關中、祁山道可襲隴右。

一旦被巴蜀所據,戰雲將密佈催天來,逆魏西北疆域鐵馬金戈無寧日!

至於攻陰平氐王強端,逆魏是否以為巴蜀元氣已復,而心生忌憚,倒也無需擔憂太多。

其一,乃是先帝劉備生前,對強端嘗有切齒。

謂曰:“失陰平之地及喪兵,皆賊酋強端之由也!”

只是漢中之戰罷,襄樊之戰再起,後又有夷陵之戰,是故巴蜀不曾對強端用兵,亦讓益州疆域一直缺了一隅。

今巴蜀討平南中諸郡之叛,想報先帝之恨,亦是情理之中。

另一,設身處地,巴蜀攻陰平,亦是為自身防禦所慮。

昔年徐晃曾長驅而入,走陰平郡的景谷道襲白水關,從中折斷蜀地與漢中郡的聯絡,巴蜀自然記憶猶新。

亦然,會想亡羊補牢。

如若別遣偏師,出其不意、趁其不備,擊敗陰平氐王強端,應不難吧?

且,擊敗而不據其地,僅虜其戰馬牛羊、糧秣資財而歸,再據景谷道修築關隘戍圍,作守備之勢,應不會對逆魏打草驚蛇吧?

垂眉捋胡而思的丞相,心中悄然自問。

嗯........

今輔元弼與王子均等人,尚在南中討餘叛,北伐還須兩三年籌謀之功。

哪怕,攻陰平讓逆魏有所警覺,我大漢再蟄伏兩三年的時間,應也盡數化去了。

心有所決斷的丞相,睜眸起身,小心將輿圖收起。

“子瑾今所言,頗有可取之處。”

再度入坐後,方目視鄭璞而笑,“不過,孫吳若發兵伐逆魏,尚在數月之後。我大漢是否出兵,是時且看形勢如何再作定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