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6章、相詐虞(第2/3頁)
章節報錯
嗯?
不亞於馬謖?
聽聞丞相之贊,鄭璞不由雙目發怔。
而丞相見他愕然,輕笑出聲,說道,“南征歸來時,我與幼常曾有論,孫吳與我大漢共襄伐逆魏之事。幼常昔日之言,與子瑾今日之斷,幾無異也!”
原來如此。
果然,丞相心中早有決斷,此番只是有考校於我罷了。
心有所悟的鄭璞,連忙拱手,口出謙遜言。
亦然,順著心緒,鄭璞還想到了更多。
如今的大漢朝廷,或無人會冀望過,與孫吳共出兵協力北伐。
抑或者說,丞相昔日力促與孫吳同盟,只不過是為了,巴蜀東南線無有外憂罷了!
畢竟,當年襄樊之戰,關侯水淹七軍,斬龐德虜于禁,困曹仁於樊城,威震華夏,逼迫魏武曹操議徙都以避其銳。
然而,孫權卻是背盟,遣將呂蒙偷襲荊州。
以至關侯功敗垂成,兵喪身沒!亦讓光復漢室之志,折戟沉沙!
雖說以利互盟者,利不諧則叛,乃是世之常態。
但,舉大漢朝廷上下,誰人不心懷忌憚?焉能不防備,孫吳再得可趁之機?
互盟不犯,可也!
共抗逆魏,亦可也!
然,若想協同出兵而伐,還是莫作念想了吧。
至少,於今歲剛討定南中叛亂的大漢而言,還是免了。
“子瑾才學雖捷於當輩,然不可自傲,須知驕者難久,矜者易頹。”
贊罷的丞相,亦不忘叮囑了句,方出聲道,“此間事了,子瑾且去署事吧。”
“諾。”
當即應聲,鄭璞連忙作禮,“璞謹記丞相教誨。”
只不過,他卻是沒有依言離席而去,乃是昂頭,雙眸灼灼而朗聲請之,“丞相,璞尚有思未言全,還請續言之。”
咦?
竟未言全邪?
長眉高挑,丞相面露訝色。
隨即,卻是捋胡而笑,饒有興趣的目視著鄭璞,頷首而道,“可,言之。”
“謝丞相。”
再度拱手作禮,鄭璞輕聲謂之,“丞相,孫吳聲稱,我大漢只需遣偏師迷惑逆魏,策應一番即可。璞竊以為,不若允之,遣三五千兵馬以往。待他日朝廷北伐之際,遣使讓孫吳出兵策應,彼亦不可辭也。”
“哈哈哈~~~~~”
甫一聽罷,丞相諸葛亮不由囅然而笑。
邊笑,還邊指著鄭璞,佯怒而責,“小子之心,竟如此錙銖必較!委實狡詐之徒也!”
只是一番笑罷,丞相便作肅容,蹙眉而問,“子瑾,你可思過,我大漢若是出兵策應,其中有多少牽扯否?”
然也!
出兵策應,不僅僅是調動三五千兵馬,佯作攻勢那麼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