乃是讓他報扈從之仇邪?

抑或者,遷徙往漢中,入伍為卒,然後既往不咎邪?

那耆老宗長,看著披堅執銳的漢軍甲士,只得一臉悲慼的頷首,聲稱願意舉族從軍徙居。待與鄭璞以鬼巫共詛盟,又見到乞牙厝母族那邊的部落皆歡顏後,其心才安了不少。

自然,對鄭璞問及,是否邀共力外御之盟的部落攜行,他思慮片刻,便頷首應下了。

一者,遷徙漢中安居,固然要比在此地更容易果腹。

另一,乃是想讓自身部落族人,北上之後,亦有可信賴依靠的盟友。

因而才短短十餘日,從軍遷戶的獠人,竟已有了一千三百餘戶。

如此效率,莫說霍弋及趙廣,面面相覷,暗自咋舌不已。

就連太守馬忠得聞,亦會驚詫莫名。

不過,更讓霍弋及趙廣,心中更多的是啞然。

他們終於明瞭,丞相遣他們前來之際,為何尚有言誡之,“子瑾籌畫之才,冠絕當輩。然性情頗剛,所謀亦戾氣頗重,爾等身為副職,可多勸之。”

以滅族為脅迫,募兵遷戶,戾氣豈能不重!?

是故,于歸途上,二人讓佐率督領士卒後,便前來與鄭璞並肩而行。

率先出聲的,乃是霍弋。

敘話亦頗有技巧。

先借了傅僉拜師後,學識及見聞大漲為緣由,好生讚了鄭璞一番。

隨即,便話鋒一轉,發問道,“子瑾,我等已募得兵卒千餘人,無需再募了吧?”

嗯,三人年齒相仿,數日熟稔,便皆以表字相稱。

“千餘人,亦不多吧?”

微揚眉,鄭璞有些詫然,回道,“且此間蠻獠部落,皆不編入戶籍。我等募兵讓其遷徙漢中,亦是為國添戶,乃多多益善也!何樂而不為邪?”

呃............

聞言,霍弋心中好一陣無奈。

他當然知曉,將蠻夷部落遷往漢中,乃於國有所裨益!

只是想勸諫一句,行事莫要如此狠戾,以留把柄讓人詬病罷了。

正躊躇著,是否將心思以言挑明瞭,卻見鄭璞反問畢,又微微蹙眉,加了句,“紹先之意,乃是我等官職微末,不宜招募太多兵卒邪?”

雖不中,亦不遠矣!

微頷首,霍弋笑意潺潺,正想趁機將心中所思說出,卻又被另一側的趙廣搶了先。

“子瑾,非是不能,乃不妥。”

性情素以厚德篤粹著稱的他,頗有其父犯顏直諫之風,徑直將規勸之意悉數說出,“威迫黎庶從軍遷戶之舉,有損朝廷信義,恐遭人誹議,且丞相亦不喜如此行徑。”

唉.......

原是覺得,我不以德行著稱了.......

然,非常之時,為何不行非常之事?

昔日秦皇漢武,赫赫武功背後,豈非暴戾苛政取民資以支撐?

天子者,代天牧民也!

何為“牧”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