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軍牙旗剛落下的時候,漢軍就猛然爆發了一陣歡呼。

他們皆在大喊著:“朱褒已誅!”

是故,漢軍兵卒皆爆發了奮勇向前的無窮勇氣,爭取撈個斬首之功。

而叛軍前軍的兵卒,卻是截然相反。

他們被漢軍的歡呼驚醒,後首一看,然後臉上就如喪考妣,鬥志全無。

塵土飛揚的戰場,人的視線,無法越過密密麻麻的袍澤,看到後方的主將。唯有那牙旗,才是全軍士氣的依託。

如今中軍牙旗都看不到了,太守朱褒尚存活否?

他們還為誰拼命?

很快,眾兵卒有些轉身倉惶而逃,有的扔了手中刀矛投誠,哪怕是各級將率撕破喉嚨怒斥,亦無法遏制。

最終,將率們無力迴天,亦昂首長嘆。

或有執刀突陣求死者,或有絕望奔入牂牁河內殉葬者,皆以死報朱褒昔日厚恩。

鮮有投誠者。

禮法約制尊卑貴賤的時代,哪怕在寡禮儀、少文學的南中不毛之地,亦然不匱乏慷慨悲壯之士!

以信念與生命,捍衛著華夏民族的氣節!

自然,戰場亦沒有憐憫、慈悲等情緒滋生的土壤。

這些以死報君恩者,終究還是猶如曇花一現,便被消弭在眾多投誠之音裡。

或許,唯有此地飽飲血肉、蓄足養分的山道,來日滋長出半人高的草煙,才會感激他們吧!

然,他們卻是不孤單。

當陳式及句扶等將率,皆開始勒令士卒們,接受叛軍投誠、誅殺負隅頑抗者,以及收攏戰場袍澤屍骸時,被堵的山道另一側,猛然戰鼓雷鳴。

原來,乃是山道障礙被清空了。

朱褒已然被誅,山道方開,一時間頗為諷刺。

那被朱褒所遣,護送輜重糧秣先行的心腹部將,率兵歸援,卻見乞牙厝割下了效忠之主的首級,正兀自肆意炫耀著,當即便目眥欲裂。

“為太守復仇!”

哐鏘一聲拔出佩劍,他怒吼如雷,拔足往乞牙厝奔去。

雖身後之卒,更多人往相悖方向亡命而去,僅數十親衛咆哮拔刃影從;雖已然發現他衝來的漢軍,在各級將佐呵斥下,靠攏以盾架起了弩陣,但他仍舊狂奔而來。

因他眼眸中,唯一關注的,乃是乞牙厝正挽著髮絲,高舉著的朱褒首級。

是故,雖千萬人,吾往矣!

“嗡!”

無需陳式下令,結弩陣以待的將佐,在敵入一箭之地時,便讓所有弩兵射出了弩箭。

隨著衝鋒的叛軍親衛,瞬間倒下了一片。

那叛軍將率,被腳下的屍首絆倒了,又從地上爬了起來,咆哮如雷,長劍與人都繼續無畏向前。

親衛皆伏地於途上了,他繼續向前衝。

腿部中弩箭了,他撲倒在地,迅即又掙扎起身,踉踉蹌蹌向前衝。

胸膛被弩箭鑽進去了,他依然不管不顧,邁著步子,彷彿絲毫感覺不到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