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6章、鵲起(第2/2頁)
章節報錯
譙周腳程迅速,到了成都時,被丞相諸葛亮親自接見,一番授職嘉勵的流程走完,便呈上太守姚伷的手書以及抄錄的《千字文》。
然後拱手躬身做禮,語氣很誠懇的拜辭,“周本山野之人,才疏學淺,得丞相不棄,授於州勸學之職。本應竭誠所有,盡綿薄之力。然,周近日遊廣漢,得聞什邡鄭家子做新字書授學,心奇,往顧之。聽講數日,周愧所學不如。若此子遺于山野,而周厚顏登堂授學,恐為他人所笑耳!”
此話剛落,州牧府內左右侍從,皆面面相顧。
就連丞相諸葛亮聽完,都大為驚奇,眼中興趣大增。
無他,因譙周父祖皆是蜀地大儒,家學淵博;他自幼又勤奮好學,飽讀經書,如今已是公認的儒者。
僅以才學論,蜀地弱冠者,無人敢專美於前。
然而,這樣的人,竟然丟擲有人比自己更適合當勸學從事,不敢接受官職的言論。
且,看他嚴辭正色,不似謙虛作偽。
不由讓人驚詫不已。
正襟危坐於案几前的諸葛亮,垂眉略作思考,便抬手安撫道,“允南莫作辭言,且先入坐。待我看完姚子緒書信及新字書後,再做商議。”
隨之,接過小吏呈上的書信看讀。
先看的,是姚伷的書信。
書信不長,只用寥寥數言贊鄭璞的才學,更多筆墨則是用在對鄭璞出身、品性以及鄭家淵源的闡述。
看到鄭璞年僅十九時,諸葛亮的目光微凝。
而看到鄭璞生父是鄭度時,諸葛亮的長眉,便微不可見的挑動了下。
待將《千字文》展開於案前,大略觀過,然後又細細品咂一番後,更是陷入了沉默。
以他的才學,無須他人講解,就可對字書裡涉及的典故一目瞭然。
也正是如此,讓他心中更加詫異。
將一千個不同的字,編纂為對仗工整、行文流暢和辭藻華麗的字書已是不易!
但這《千字文》竟然還分為天地開闢、處世品行、歷代王朝和田園生活四部,皆融入了古今的典故,其才學可想而知!【注3】
尤其是,著書之人,年齒竟未及冠。
此子,乃生而知之者乎?
亦或者,此字書是其父生前所著,未公佈於世便亡故,是故今鄭家子得以邀名耳?
諸葛亮暗自道了一句,忍不住心生疑雲。
緩緩將燒錄字書的竹簡捲起時,抬頭顧看下席的譙周,徐徐而問,“允南方才說,曾聽鄭家子講學數日,大為歎服。不知他是如何授學的?”
“諾!”
譙周聞聲起身,將鄭璞引古喻今的寓教於樂,一一道來。
亦讓諸葛亮打消字書是鄭度遺做的想法,也不吝對鄭璞的才敏讚了幾句。
能得天子“事之如父”的丞相一聲贊,自然也會引發無數人好奇,競相爭告。
是故,鄭璞雖未到成都,名聲卻一時鵲起。
【注1:《三國志》形容譙周身長八尺,體貌素樸。摘錄《蜀記》曰:周初見亮,左右皆笑。既出,有司請推笑者,亮曰:“孤尚不能忍,況左右乎!”】
【注2:漢制,司隸校尉及州刺史之下,設從事史若干人,分司州政。蜀在益州設勸學從事,為州之學官,地位略次於典學從事。】
【注3:《千字文》是南朝周興嗣編撰,一夜書成,鬚髮皆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