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什麼電影工業化之類的,他就不說了,這個是整個娛樂圈一起進步才行,他一個人解決不了。

就他前世看的,一個個全吹牛批工業化,到最後也不成啊。

你不花錢培養人才能行嗎,這個不是一兩個人就能解決的事,是培養成千上萬上十萬的電影從業人員才行。

《第一氏族》

工業化是什麼,就是分工,這是工業化生產的核心要素之一,在電影創作領域也表現出了強烈的分工現象。

以電影工業基礎最強大的好萊塢為例,在一部商業大片的製作週期中,參與制作的公司數量可以達到上百個之多。

他們其中有專門提供劇本創意的,有做分鏡繪畫的,有作聲音的,有作特效的,有做後期合成的,幾乎在電影製作的每一個環節都有專門的公司來提供服務。

而且像特效較多的商業片其特效製作公司往往可以是很多家一起上。

如果我們把好萊塢比作一個工廠的話,那麼這些為電影創作的每一個階段服務的公司就是流水線上的工人,而這些公司裡的人甚至可以比喻成工人的手指頭,在分工細緻的電影生產領域單個人的作用及其微小。

國內其實也可以達到這個水準的,不過得需要時間。

想一個人帶動電影工業化,那你基本就壟斷娛樂圈了。

大家誰也沒有那麼無私,自己出錢培養人才,盤子不大,資本不樂意進場。

就算進場,找幾個明星就能掙錢,為什麼累死累活玩這個。

好萊塢也不是一兩年就發展起來的,那是人家電影發展早,可以全世界發行,到了如今這個地步,自然而然工業化了。

別把工業化太神話,遊戲行業就是工業化,比電影發展的晚,但是人家升級快。

疾速追殺是一個機會,倒是可以去好萊塢走上一遭。

不過王崢的第一想法就是版權,好萊塢不太規矩,現在是第一部,不確定風險,所以這群人找到國內的資本。

可要是有利可圖,國內這群資本絕對會被踢走的,好萊塢還是排外的,華爾街的錢都坑,你算什麼?

王崢的要求不高,沒想著跟國內一樣吃獨食,國內有資本,國外不現實。

不過最次得有主控權,就跟湯姆克魯斯一樣,碟中諜沒他准許就是不能拍,這個專案就是他的。

現在應該是最好的機會,得想辦法插手。

其實他知道,實行起來沒他這邊想的難,他是實打實的資本,就是在好萊塢,也得被尊重。

資本嗎,在資本主義國家,永遠是受保護的。

“王總,關於投資這事,你們可以和我們公司談一下,問題應該不大。”

小王知道,王崢這是打算入局了,說實話,也就是王崢的存在最起碼國內能回本,誰讓他路人緣好呢,片子再爛,觀眾原諒幾次還是可以的。

要不然他就找自己公司的人了,王崢是自家的股東,不過他不是自家的藝人。

關於角色這事,他能猜到,王崢肯定盯上主角了。

說實話,他覺得王崢的機會不小,王崢不在乎他在歐美的名聲,他關注過。

這貨在歐美很有名氣的,那些歌跟他在國內一樣,都很火。

說起來王崢打了好些崇洋媚外的人的臉。

本來就是裝逼一下,聽聽全球流行音樂,好像是高人一等的樣子。

可惜了,它們的洋大人喜歡的都是國內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