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棍天使這票房都不是腰斬了,這是直接沒了啊。”天仙正在跟王崢聊天。

為什麼聊起這個,有熱鬧,超哥一晚轉發七十八條微博,掉粉十萬,真的拼。

這個主要是口碑穩不住了,當然,對此,他們也有話說。

俞白眉說,“我們願意把不同看法變成鞭策,電影不成熟的地方肯定有很多。

給我們打5、6分,這能接受,但3點幾分,這肯定是有‘黑水’啊!大家可以去看一下,差評是在《惡棍天使》上映的零點時分集中刷出來的,肯定有鬼。”

超哥也在微博質疑“水軍”故意抹黑《惡棍天使》,他同時在微博刷屏式轉發網友對《惡棍天使》的好評,“我不關心打分網站,搜尋這些真正購票觀眾的感受更為重要”。

他甚至認為,如今花力氣抹黑《惡棍天使》的人,和當年造謠“出軌門”事件的,可能是同一撥人。

也有評價稱《惡棍天使》的喜劇方式太淺顯誇張,鄧潮認為,喜劇形式有很多種。

而他和俞白眉做的,是“讓年輕人大笑的喜劇”,二十六七歲以下的觀眾更容易接受。

如果看《惡棍天使》感到反感和不適,兩位導演認為是年齡層次並不對路。

《惡棍天使》上週四首映,連續三天破億,四日共斬獲5.05億票房,拿下上週票房冠軍,同時以2.07億的成績奪得週末票房冠軍,風頭一時無兩。

不過,《惡棍天使》延續了鄧潮上一部導演作品《分手大師》的超低口碑,或者說更下一層樓——《分手大師》在時光網獲得的評價還有6分,《惡棍天使》只有可憐的4.5分。

隨著口碑的發酵,《惡棍天使》的票房走勢也呈現出連續下跌的態勢。

12月24日首映時,《惡棍天使》的上座率為43.69%,單日票房1.58億。

12月27日(昨日),其上座率已下滑至30.51%,單日票房也只剩8030萬。

在即將到來的元旦檔,競爭力堪憂。

《老炮兒》與《惡棍天使》同時於平安夜當日上映,首周斬獲2.54億。

既是上週的周票房亞軍軍,也是週末票房亞軍軍。

與《惡棍天使》的票房走勢恰好相反,《老炮兒》上映後依靠不錯的口碑,穩中有漲。

12月24日,《老炮兒》的上座率為32.42%,單日票房5470萬;12月27日,該片上座率上升至44.09%,單日票房也漲至6710萬。

相信不久之後,《老炮兒》和《惡棍天使》的票房曲線就會出現交叉點。

從明星陣容和投資規模上來看,《老炮兒》和《惡棍天使》應屬於同一量級的作品,但首周《惡棍天使》無疑在票房上大勝《老炮兒》。

這其中涉及多方面的因素,比如由於地域文化的限制,《老炮兒》在南方院線排片率較低,較長的時長也限制了其場次數量。

比如《惡棍天使》依靠大規模的廣告投放和票補在上映前即拿到了4000多萬的票房,起手牌佔盡優勢。

比如“喜劇”就是目前內地電影市場的金字招牌,觀眾總是對笑充滿渴望。

尤其在二三四線城市——從票房分佈上看,《惡棍天使》在一線城市之外的輻射能力比《老炮兒》要強得多……

當然,最重要的原因還是不好看,爛梗,沒意思。

觀眾可喜的是,這次口碑終於在市場競爭中呈現出自己的威力。

電影可以是用來欣賞的,也可以是用來的消費的,但不管是哪一種,觀眾既然花費時間和金錢走進影院,觀影理應是一個享受的過程。

花了錢看了不如人意,確實想罵人,當然,也有對手黑,這個沒辦法的,都這麼幹。

今天票房又是新低,不到三千萬了,這可不是工作日票房正常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