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要去出版社商量一下《鬼吹燈》的出版事宜。

實際合同都已經擬好了,鬼吹燈第二部拆成了四卷,一部部發。

他跟一般的作家不一樣,除了作者,他還自帶歌手身份。

鬼吹燈又已經打出名聲去了,他的版稅已經達到了這個時候的頂級。

百分之十七,首映直接打出三百萬冊的數量。

一本書三十元,第一冊的版稅他能到手一千六百多萬出頭。

別覺得多,這個時候的作家基本都是十五左右的版稅。

不過沒有他印製這麼多,他是其他名聲有點助力。

書籍就是這樣,跟唱片不同,唱片基本一個月就能出結果,書籍是長期銷售的。

哪怕是他的歌迷都很少轉化為書粉,他又不露面,顏值粉沒有那麼瘋狂,加上年輕粉絲太多也不好。

專輯的話,肯定暢銷,畢竟有未知性,加上聽了半年歌曲,畢業季一催化,算是懷念自己的三年青春,支援下王崢。

不然在這個彎彎都不敢說銷量,只說百分比的情況下,王崢還能賣出去專輯,原因是有的。

書的話,大家都是年輕人,誰還不會上個網了。

實際上,他的書迷跟歌迷的重合性真的不高。

就這樣,他出版社都敢出這麼多書,就是奔著他的名聲來的。

他的第一部《鬼吹燈》,出版社經驗不足,出的冊數少了,後期再出直接被盜版和網上分流了。

就這樣在他出了專輯後,出版社又出了一波,給他打了小一千萬鈔票,雖然書到現在還沒有賣完,但是銷量意外的不錯。

他現在單純的書籍收入,已經算是國內頂級了。

合同已經擬好了,簽字就行了,錢會在這幾天打過來的。

出門和黃律師分開,這都快成他的御用律師了。

“黃叔,慢點啊。”

“好嘞,那就這啊,我先走了。”

分開后王崢給王鐵柱打了電話。

“爸,我這書的合同簽了,這兩天就有筆一千六百多萬的款進賬啊,別忘了。”

“行了,知道了。”王鐵柱那邊乾脆說了就準備掛了。

“爸,我媽跟誰說話呢,我怎麼又聽見房子了,又要買房子?”

“對啊,是上海那邊的。”

“咱家不是在上海有不少房子了嗎,加上還有拆遷送的,還買啊?”

“對啊,咱們在上海的地產經濟,這幾天剛給我發過來資訊,地段還行,你媽就想著拿幾套。

你媽跟我沒什麼本事,不會投資,就會買房子,不過運氣好,趕上了,有實物總比你那股票好吧。”

王崢有點麻木,他覺得自己挺牛了,說實話真趕不上父母買房的錢財增長。

“別,爸,我的股票該買就買啊。”王崢記得的這幾支股票,都挺不錯的。

“知道了,看看你這次的錢看看能收多少,你這幾隻股票都挺不錯,一直漲。”

“行了,爸,那你們忙吧。”

他這邊下午沒事,肯定得去找思思玩耍啊。

午餐還沒有吃呢,先騷擾下思思再說。

“崢崢,怎麼了?”

“思思,我事辦完了,過去想你吧。”

“你們沒有吃午餐嗎,出版社也太摳了吧,我可正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