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六章 曹賊遺命(第2/2頁)
章節報錯
“丕公子,聽說數曰前貴軍押解陶賊使者蔣幹返回長安,不料卻被人用一道假的曹昂手令騙走,至今下落不明。”龐統不答反問,微笑說道:“如果統所料不差的話,那道模仿惟妙惟肖的假手令,應該是出自丕公子之手吧?”
“這……。”曹丕有神色有些尷尬,猶豫了半天后,終於還是點了點頭,承認是自己所為。
“很好。”龐統滿意點頭,飛說道:“請公子即刻提筆,以昂公子的筆跡和口氣做書一道,書信寫給大將曹仁,向曹仁哭訴荀彧與曹洪等人弄權欺主的犯上之舉,懇請曹仁為其主持公道,並暗示有誅殺荀彧與曹洪等人之意。”
“妙計啊,我怎麼就沒想到利用荀彧和曹洪等人的專權之舉?”曹丕大喜,趕緊乞來絹筆當即做書,然後又擔心的問道:“玄德公,龐軍師,這封信怎麼送到荀文若手裡?丕似乎不太合適出面啊?”
“放心,不會辛苦丕公子出面送信。”龐統微笑答道:“丕公子,你的三弟曹植,好象也很關心軍政大事?”
曹丕放聲大笑,趕緊又問計劃的其他步驟,龐統卻不肯回答,只是催促曹丕趕寫好書信,曹丕有求於人只得任人擺佈,很就按要求做好書信,呈與劉皇叔和龐統過目,龐統仔細看後非常滿意,笑道:“丕公子果然好文才,有情有理有據,尤其是這句‘恨天雷不擊殺彧洪諸賊’,暗示得恰到好處,讓人佩服。”
笑罷,龐統又吩咐道:“來人,給丕公子換一支毛筆,重磨墨,請丕公子再做一書。”
“為何要換毛筆?換墨汁?”曹丕疑惑問道。
“當然是要防著荀彧等人看出前後二書都是出自同一支毛筆,同一硯墨汁,丕公子可別小看了這些老狐狸,任何的蛛絲馬跡,都有可能讓你前功盡棄。”龐統笑著解釋,然後說道:“丕公子,還是用昂公子的筆跡,寫一道書信與我家主公,同樣是哭訴和歷數荀彧、曹昂等人專權之罪,然後懇請我家主公在大軍向潼關開拔時助他一臂之力,將荀彧和曹昂等人拿下問罪!”
“啊!”曹丕嚇了一跳,趕緊問道:“那這道書信,如何讓荀彧等人得知?”
“這點不必丕公子擔心,統自有辦法。”龐統拒絕回答,又微笑說道:“丕公子,別楞著了,請動筆吧。記住,這道書信務必要註明時間,今天是八月二十八,明天到長安,然後休整兩天,落款就寫九月初一夜!”
差不多是硬逼著曹丕寫好了這兩道書信,龐統又配合著劉皇叔對曹丕說了許多好聽話語,差不多是拍著胸口保證要把曹丕扶上曹昂的位置取而代之,接著就打發了滿頭霧水的曹丕回去。也是直到曹丕走後,同樣在雲山霧裡的劉皇叔才向龐統問道:“軍師,你到底打算怎麼做?既然讓丕公子寫下這兩道書信,為什麼又不告訴他具體的行動計劃?這叫他如何配合我軍行事?”
“主公,沒必要讓他知道。”龐統拋弄著手中的兩道書信,微笑說道:“有這兩道書信在手,丕公子就沒有什麼利用價值了,丕公子已經二十歲成年了,又頗有心計,主公你何必要讓他將曹昂取而代之?讓你的未來女婿,十五歲的曹植把曹昂取而代之,不是好?”
劉皇叔笑了,道:“軍師真知我心。對了,司馬懿怎麼辦?曹昂派他隨著曹丕來迎接我軍,可是一個考驗和收買他的大好機會,軍師打算如何處置?”
“明天在路上再說吧。”龐統答道:“司馬懿是否真心歸降主公,這點還有待查證,所以我們現在還不能對他掉以輕心,但沒關係,司馬懿論是真降還是詐降,在統的計劃中都已經關緊要,影響不了大局,對統而言,司馬懿目前唯一的作用就是攪亂曹昂和荀彧等人的判斷,讓曹昂和荀彧這些人法判斷我們的真正意圖和動手時間。”
劉皇叔點頭,微笑說道:“軍師果然高明,今曰司馬懿在迎接我軍之時,對我雖然是百般恭敬,親熱之至,但我看得出來,這孩子的目光鎮定冷靜得有些可怕,在我所見之人中,唯有陶應殲賊與他,讓我法判斷他們的心中所想,言語真假,象這樣的孩子,是得小心防著一點。”
………………
一夜時間很過去,天色終於微微的亮了,當皇叔軍將士陸續起身準備重出發時,正東面四百七十漢裡外,戒備森嚴的潼關城牆上,忽然響起了驚天動地的銅鑼報警聲音,徐州軍來了的叫喊聲此起彼伏,震得群山迴響,山谷應聲。直接住在關樓裡的曹軍守關大將曹仁也從**一躍而起,步衝出了關樓向東面來路張望。
曙光中,一支僅僅有十餘人的徐州騎兵,出現在潼關東面的狹窄道路上,駐馬立步,昂首挺胸的眺望著兩百步外的潼關城樓,山風把他們旗幟吹得獵獵作響,初升的朝陽把金黃色的陽光照射到他們盔甲與刀槍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光彩奪目得有如天神下凡。
“夠了!”曹仁黑著臉衝驚慌的守軍大吼,“只是陶賊的探路斥候,有什麼可怕的?慌成這樣,象什麼話?停止敲鑼,不準大叫,長敵人志氣,滅我們威風!”
慌亂終於被曹仁強行**了下去,但每一名曹軍守兵臉上都還帶著惴惴之色,因為曹軍將士都很清楚,攸關曹軍隊伍生死存亡的潼關決戰就要開始了,實力天下雙的徐州主力也就要來了,每一名曹軍將士都有可能喪命,每一名曹軍將士都將在刀劍與烈火中掙扎求生,究竟誰能活到最後,沒有人能夠知道。
輔助曹仁守關的曹軍謀士滿寵帶著黑眼圈上到了關牆,走到了曹仁身邊,看了看關外的十餘名徐州軍探路斥候後,滿寵沙啞著嗓子問道:“是否立即稟報大公子?”
“不急,等摸清楚了來敵人情況再說。”曹仁搖頭,又陰沉著臉說道:“再說,稟報了大公子有什麼用?他還能再派援軍給我們嗎?說不定又會鬧著親自來潼關統兵禦敵,那事情才難辦。”
早已從荀彧等人書信中得知長安情況的滿寵點了點頭,也是不願曹昂來潼關添麻煩,幫倒忙,便又道:“先派人出關偵察敵情吧,然後把訊息送給荀文若,請荀文若轉交給大公子,這樣文若先生他們能夠先做準備。”
曹仁也點了點頭,剛想下令派出斥候偵察敵情時,卻猛的想起一件大事,忙向滿寵說道:“伯寧,派斥候出關偵察的事,你安排,這裡也暫時交給你,我有件大事要辦。”
說著,曹仁匆匆抬步就走,滿寵忙問道:“子孝將軍,是何大事如此焦急?”
“老主公在臨出潼關時。”曹仁順口答道:“曾經交給我一個密封的木盒,吩咐在陶賊兵臨關下時開啟,然後按木盒中命令列事。現在陶賊的兵馬已經到了,我得去開啟那個木盒了。”
“還有這事?”滿寵萬分驚訝,同時滿寵也滿腹疑惑,自言自語道:“不對啊?老主公出潼關迎戰陶賊,怎麼能會先留木盒,命令子孝在陶賊兵臨潼關時開啟?那時候主公怎麼就沒考慮過,他即便在函谷關交戰不利,也應該先回到潼關啊?啊!”
自言自語到這,滿寵忽然一驚,暗道:“難道說,老主公當時就已經料定自己出關必死,永遠沒有機會回到潼關,所以提前留下了遺命?!”(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