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老大的靈柩送回長安時,著名孝子曹昂當場哭昏在了曹老大的靈柩面前,曹老大的其他幾個兒子也大都跪在曹昂身後哭得是天昏地暗,死去活來,只有曹丕和曹植是一邊扶棺痛哭,一邊偷偷張望扶靈歸來的郭嘉、程昱和典韋等人,期盼著奇蹟出現,曹老大在另立遺囑,剝奪曹昂這個廢物大哥的嗣子之位,改立‘德才出眾’的愛子繼嗣。

奇蹟終於還是沒有出現,不但沒有出現,把曹老大的靈柩運回長安城中設靈祭祀後,身著白色孝服的荀彧和郭嘉、程昱等幾名曹軍重臣稍做商議後,還當著眾人的面,一起跪到了哀哭不止的曹昂面前,異口同聲的說道:“大公子請息哀,且議大事。”

傷心欲絕的曹昂仍然淚流不止,只是抬頭來看荀彧和郭嘉等人,目光頗為疑惑,顯然沒有考慮到眼下什麼事最重要,曹軍首席文官荀彧則拱手大聲說道:“大公子,主公新薨,天下震動,需早立關中之主,以安眾心。先主在世之日,曾當眾冊立公子為嗣,臣等商議,請大公子即刻就在先主靈前嗣位,以遵先主遺命。”

曹昂大哭拒絕,說是父親屍骨未寒,自己不能急著繼位。曹丕和曹植也急了,趕緊向自己的心腹黨羽連使眼色,曹丕的好友朱鑠和曹植的擁躉楊修趕緊都分別站了出來,紛紛說道:“諸位大人。此事還容商議,主公新喪,屍骨未寒,大公子也要為主公居喪,繼嗣一事,還需從長計議。”

“住口,兩個清談豎儒,朝堂大事,豈容爾等胡言亂語!”曹老大麾下最狠毒的謀士程昱開口怒喝,又拔劍在手。割下自己的袍袖。厲聲說道:“大敵當前,主公既薨,大公子若不遵從先主遺命繼嗣,關中必危!即今日便請大公子嗣位。眾官有異議者。以此袍為例!”

“請大公子嗣位!”荀彧和郭嘉等曹軍重要文官整齊高呼。向曹昂磕頭懇請。

“請大公子嗣位!”典韋和曹洪等曹軍重將也是整齊高呼,向曹昂磕頭跪請,且大都態度堅決堅定。

架不住一干文武重臣的跪請拜求。其實也不想讓位給弟弟的曹昂終於還是接受了眾人要求,在曹老大的靈前繼承了大位,接過了曹老大自封的涼州牧、大司空和司隸校尉官職,成為已經窮途末路的曹軍隊伍新老大,曹軍文武一起跪拜口稱主公,心腹幫手都是低階閒散官員的曹丕和曹植別無選擇,也只好跪到了曹昂的面前叩拜,口稱主公,心中萬分不服,卻又無可奈何。好在曹昂也通情達理,許曹丕和曹植等兄弟仍稱兄長,沒有強迫幾個弟弟必稱主公。

儘管被迫承認了曹昂繼承老爸權勢,但曹丕還是不肯善罷甘休,百官跪拜行禮剛完,二十歲的曹丕就第一個站了出來,向曹昂拱手說道:“兄長,父親死於陶應奸賊之手,此仇不報,我等愧為人子,現今陶應奸賊又已是兵進關中,鍾元常(鍾繇)困守弘農孤城,如何破敵,如何為父親報仇,又如何解救弘農之危,還請兄長示下。”

“是啊,兄長,二哥言之有理啊。”

年僅十五歲的曹植人小鬼大,聞絃歌而知雅意,立即就明白曹丕這話不安好心,便也立即站了出來,哽咽著向曹昂拱手說道:“兄長,父親被陶應奸賊殺害,父仇不共戴天,你是兄長又是父親的嗣子,應該帶著我們出兵復仇,不然的話,我們無法向父親的在天之靈交代啊。小弟雖然不才,卻也懇請兄長親自提兵出關,去與陶應奸賊決一死戰,小弟請為前部先鋒。”

曹昂萬分為難,眼下曹軍隊伍的殘餘實力,不要說是給曹老大報仇了,就是能夠守住潼關和黃河防線就已經是邀天之幸,曹昂那還敢糊塗到率領軍隊出關決戰?可是如果拒絕曹丕和曹植的要求,曹昂不孝的罪名就馬上坐實,使曹軍強硬派生出不滿。

還好,曹老大也給曹昂留下了不少靠得住的文臣謀士,早就知道曹丕和曹植用心不善的郭嘉馬上站了出來,咳嗽著說道:“二位公子雖然言之有理,但軍國大事非比兒戲,眼下主公正為先主不幸過世而傷心欲絕,心思紊亂,如何破敵需得從長計議,二位公子不必焦急。”

“奉孝先生言之有理,復仇大事需得從長計議。”曹昂趕緊點頭,又說道:“況且愚兄早已致書劉玄德,請他提兵來援,劉玄德遵從盟約親自率軍迅速來援,漢中大軍不日便將抵達長安,待援軍到後,愚兄再與眾人商議復仇大事。”

“什麼?!”剛回到長安的郭嘉和程昱都是大吃一驚,一起向曹昂脫口驚叫問道:“主公,你已經致書劉備,請他提兵來援了?”

“正是如此。”曹昂點頭承認,郭嘉和程昱大驚失色,趕緊扭頭去看旁邊的荀彧,被曹老大留在長安輔佐曹昂的荀彧苦笑點頭,承認確有此事,又以眼色示意郭嘉和程昱這事一會再說,免得爭論起來曹昂尷尬。

因為曹老大的靈柩剛剛送回長安,大孝子曹昂也沒搞什麼宴會慶祝自己繼位,進行了簡陋的繼位儀式就馬上忙碌於治喪大事,率領文武眾官舉哀辦喪,忙得不可開交。也是到了這個時候,荀彧才抽空向郭嘉和程昱介紹了情況,說明曹昂是揹著自己直接向劉皇叔求援,又說劉皇叔的援軍已然抵達陳倉,不出數日便將趕到長安,結果程昱和郭嘉也嚇得差點當場癱倒,一起哀嘆道:“大公子,你這是引狼入室,引狼入室啊。我軍前門拒虎,後門進狼,處境更加岌岌可危了。”

哀嘆完了,郭嘉又向荀彧責備道:“文若先生。你怎麼沒有多勸勸大公子,告訴他劉備就是一條白眼狼,到了那裡第一件事就是想著如何以客吞主,把他的軍隊引到長安,等於就是自掘墳墓?”

“沒少勸,但沒辦法,大公子就是不聽。”荀彧無比鬱悶的說道:“我還一直以為,大公子繼位後應該可能與陶應奸賊比較親近,誰曾想他竟然揹著我做出這樣的事,悄悄把劉備這個奸賊給引進了關中。”

“木已成舟。後悔也沒什麼用了。”程昱神情鬱悶的說道:“眼下之計。應該是儘快勸說大公子提防劉備奸賊,千萬不能讓大耳賊在關中立穩腳步,更不能把我們的軍隊交給曹賊指揮。”

“這點我已經對大公子再三警告過了,二位先生也可以再勸勸大公子。免得他再犯糊塗。”荀彧點頭。然後又說道:“奉孝。仲德,我有一個想法,不知是否能行?”

“文若先生有何妙計?”郭嘉和程昱趕緊問道。

“劉備已用書信告知我軍。說是他的軍隊將在本月十五抵達長安。”荀彧壓低了聲音說道:“巧合的是,大公子此前又令鍾繇堅守弘農到本月二十五再退回潼關,為我軍潼關爭取時間。時間方面恰好趕得上,所以我想借口弘農告急,讓大耳賊的軍隊抵達長安後,立即讓他的軍隊出關去救弘農,既借陶應之手除掉大耳賊,又借大耳賊之手削弱陶應,增加我軍堅守潼關和黃河防線不失的希望。”

“文若先生,你這點就是異想天開了。”郭嘉苦笑,咳嗽著說道:“大耳賊何等奸詐,如何會行此送死之事?你看著吧,假如我們讓主公出面要求大耳賊如此做,大耳賊必然要找百般藉口拒絕,一邊想方設法的儲存實力,一邊不擇手段的吞併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