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四章 柳暗花明(第1/2頁)
章節報錯
就象辛毗對曹老大說的一樣,四方之患,莫大於河北,河北既平,霸業可成矣。
光以戰爭潛力而論,冀州的戰爭潛力,其實遠在陶副主任的老巢徐州五郡之上,漢末順帝時統計人口,冀州的人口高達五百七十七萬,徐州卻僅僅只有二百七十九萬,即便是同樣遭受戰亂災荒影響,基礎好過徐州許多的冀州人口經濟照樣還遠在徐州之上——這也是曹老大和陶副主任在本小利薄時,都拼命向大袁三公搖尾乞憐的根本原因。
此外,冀州被戰火破壞的程度也遠比徐兗豫青等州要小,黃巾之亂雖然是在冀州的鉅鹿郡境內首先爆發,然而冀州黃巾卻是當年爆發就當年遭到鎮壓,兗豫青等州卻是黃巾之亂的最大重災區,最慘的青州被黃巾戰火破壞得只剩下屈指可數的幾座城池,徐州受黃巾之亂影響即便相對較小,被重創的卻是徐州最大的糧鹽鐵產地下邳郡,逼著老陶謙不得不靠推廣佛教來對抗太平道。
其後的中原大戰又近一步拉開了距離,大袁三公是以詭計幾乎兵不血刃的奪得冀州,其後冀州內部幾乎再無大的戰亂,徐兗豫青等地卻是爆發了一場接一場的殘酷血戰,人口銳減程度遠超過冀州,經濟遭破壞的程度也是如此,逼得曹老大一度不得不以人肉當軍糧,所以陶副主任才會哀嘆說徐兗豫青揚五州之地只得天下三分之一,冀幽並三州得其一。但就綜合實力而言,冀幽並三州之地中,冀州又獨得三分之二還多!
鑑於此情,假如能多給袁譚公子一點時間整合內部,憑藉大袁三公指定接班人的正統優勢重新一統冀幽並三州。發揮出冀幽並三州的人口經濟優勢和產馬地優勢,那麼天下事難有定論,至少徐州軍沒那麼容易對袁譚軍形成壓倒性優勢。但非常遺憾,袁譚公子清楚這點,壞種滿地走的徐州決策層更清楚這一點,不管是徐州軍的文官還是武將,都不想再回到過去對冀州軍婢膝奴顏的日子,所以好不容易奪回鄴城的袁譚軍不要說是獲得整合內部的機會了,就是連喘氣的機會都沒有了。
十月二十四這天。首支徐州援軍高順隊伍抵達白馬渡,第二天就在陳到軍的掩護下展開渡河行動,與陳到軍隔白溝對峙的袁譚軍大駭之下當機立斷,立即向陳到軍隊伍發起強攻,妄圖衝過白溝將高順援軍半渡而擊之。守河的陳到軍奮力迎戰,戰事異常激烈殘酷,具有區域性兵力優勢的袁譚軍牢牢佔據上風,陳到軍雖然也奮力死戰,無奈陳到軍隊伍中精銳不多,始終無法戰退袁譚從幷州帶來的百戰精銳隊伍,戰鬥打到接近正午都僵持不下。兵力弱勢的陳到軍傷亡頗大,白溝河水為之嫣紅。
還好,到了正午時分,高順軍已然先後渡過兩批隊伍共四千餘人。集結後立即趕赴白溝戰場,幫助搖搖欲墜的陳到隊伍穩住白溝防線,然後高順也親率陷陣營在第三隊渡過黃河,急赴戰場協助陳到作戰。並親率陷陣營殺散突破白溝的袁譚軍焦觸隊伍,斬袁軍大將焦觸首級於白溝河畔。這才把白溝戰場重新拉回均勢,袁譚軍繼續猛攻,直至天色全黑,確認高順軍渡河過半,這才無可奈何的收兵回營,高順軍乘機連夜渡河,於二十六日這天上午全線渡過黃河,與陳到軍會師於黎陽。
阻攔高順援軍渡河失敗,袁譚軍實際上已經沒有了多少奪回黎陽重地的希望,袁軍文武紛紛建議袁譚撤退,儲存實力退往鄴城,但袁譚不肯死心,又堅持向陳到和高順隊伍發起了一次進攻,陳到和高順聽了荀諶建議,故意繼續採取堅守之勢憑河而守,意在拖住袁譚並消耗袁譚軍實力,陶袁兩軍再戰一場不分勝負,雙方死傷都相當不小,而袁譚見徐州軍獲得增援後仍然拿自軍無可奈何,信心為之大增,仗著自己的後方路近,遂又命令留守鄴城的郭圖再發後軍增援,決意擊退徐州軍隊奪回黎陽。
袁譚公子敢下這樣的決心,最大的原因當然是還沒有收到徐州主力已經回師北上的訊息,熟知袁譚性格的荀諶也命令兗州西北的各處關隘嚴密封鎖,拼命遲滯袁譚軍細作傳遞訊息的速度,引誘袁譚繼續增兵黎陽,袁譚軍中計後果然往黎陽又增派了一萬多軍隊,還拼命的從邯鄲、鉅鹿等地徵調軍隊南下,全然不知徐州主力已在向著冀州開拔,自軍覆亡時間已然開始倒數。
紙包不住火,十一月初四這天,陶副主任親率大軍三路攻打袁譚軍的訊息,終於還是透過黃河水路的傳遞,從河內送到了袁譚面前,剛獲得援軍正準備再次攻打黎陽的袁譚聞訊大驚,驚呼妹夫為何會師如此神速之餘,也只能是趕緊率軍往鄴城方向退卻,高順果斷率軍追擊,遲滯袁譚退兵速度,並乘勢拿下了蕩陰,為徐州軍開啟了攻取鄴城的前進道路,袁譚則是連安陽都不敢守,率領主力全數退回了鄴城,在鄴城整兵固城準備迎敵。
與此同時,呂由和曹豹等徐州老將押送的糧草也先後抵達了濮陽和黎陽,並接替陳到守住了這兩座北上重鎮,陳到軍騰出手來後,荀諶又馬上建議陳到率軍去攻內黃、繁陽與長樂等地,打通白溝直通鄴城的水運糧道,陳到從之立即出兵,只有鄉兵守衛的內黃與繁陽二城自知不敵,果斷開啟城門向徐州軍投降,只有長樂小城仗著城池距離鄴城較近,不肯投降負隅頑抗,陳到揮師攻打,長樂向鄴城求救無果後也只好開城投降,鄴城以南冀州城池便全部落入徐州軍隊之手。
袁譚公子當然不是不想救長樂,實在是已經沒有救援的必要,在徐州主力已經三路北上的情況下,即便全力救下了長樂,將來也肯定是被迫放棄的命,缺糧少民的長樂小城是既不值得堅守。也註定沒有辦法長期堅守,而更為關鍵的是,袁譚軍現在是否全力堅守鄴城都是一個存在巨大爭議的問題,所以袁譚公子自然也就對救長樂沒有興趣了。
高幹和沮鵠等袁譚軍重將都反對堅守鄴城,理由是鄴城存糧不夠充足,難以支撐主力長期作戰,同時距離徐州軍的北征基地黎陽、濮陽太近,距離幷州大後方卻又太遠,一旦被徐州軍隊切斷了鄴城與外界的聯絡。袁譚軍搞不好就得覆滅在鄴城戰場上。所以高幹和沮鵠等人建議袁譚放棄鄴城,或者只留一支兵馬守衛鄴城,袁譚本人則率領主力北上冀州腹地,到徐州軍隊暫時無法威脅到的冀州中北部去重整旗鼓,待恢復元氣後再來報仇。
如果袁譚公子聽了高幹和沮鵠的這番忠言勸諫。應該是至少不會輸得太快,不過還好,關鍵時刻,自帶乾糧的敵方五毛郭圖先生及時跳了出來,在袁譚公子面前勸諫道:“主公萬不可輕棄鄴城而走,鄴城城池堅固,棄之可惜。又得西門十二渠之利,糧產豐足,實是我冀州第一重地,若是落入了陶賊之手。必成陶賊奪取北方三州的立足之地,我軍再無寧日矣。”
“還有一點。”郭圖先生又趕緊補充道:“鄴郡西通壺關上黨,北抵趙國鉅鹿等人口密集之地,若是落入陶賊之手。不僅主公籌糧募兵的冀州腹地再無寧日,還會被陶賊切斷主公與幷州後方的聯絡。此刻陶賊又有一支偏師已然殺入河內攻打上黨,若我軍再被切斷與幷州後方的聯絡,幷州全境休矣!”
“幷州不用擔心。”高幹趕緊說道:“幷州地廣人稀,幹在幷州經營多年,深通地理民情,只要主公派幹返回幷州統兵,定能擋住陶賊偏師的侵犯,即便陶賊主力西進,末將也定能將他的主力牽制在幷州境內,為主公爭取重整旗鼓的時間。”
高幹不說這番話還好,原本袁譚公子還在猶豫難決,但是高幹開口自請返回幷州統兵後,因為高幹不聽話才故意把高幹帶到冀州戰場的袁譚公子便立即下定了決心,一拍案几說道:“公則言之有理,鄴城重地,是絕不能輕易放棄,我軍應該全力堅守鄴城,實在守不住再另做打算!公則先生,依你之見,我軍應當如何堅守?”
高幹和沮鵠絕望的嘆息,郭圖先生則是眉飛色舞,趕緊說道:“主公,圖認為應當使鄧升將軍率軍五千屯毛城,與壺關互為犄角,保護幷州糧道交通,再請沮鵠速回邯鄲守城,與鄴城互為犄角,並從趙國鉅鹿等地籌辦糧草,速辦大批糧草前來鄴城聽用。我軍則一邊憑藉鄴郡堅城與陶賊主力抗衡,一邊傳檄冀幽各地郡縣增援鄴城,尤其是要召蔣奇、牽招的幽州主力南下救援,陶賊遠來糧草必然難以久繼,待到幽州主力抵達,我軍也應該把陶賊糧草耗得差不多了,屆時冀幽主力聯手,定可大破賊軍,生擒陶應!”
“蔣奇和牽招一直不聽指揮,他們會率軍來救嗎?”袁譚公子有點擔心。
“蔣奇與牽招之前不聽指揮,是因為他們反對主公與袁尚武力相見。”郭圖自信的說道:“但現在不同了,陶賊入侵冀州,名為替岳母報仇,實為貪圖三州土地,蔣牽二位將軍都是冀州忠臣,見書必然來救,絕不會有半點遲疑!”
“好,就這麼辦!”袁譚公子一聽大喜,當即派大將鄧升率軍五千去守毛城,又命沮鵠率軍七千去守邯鄲,籌辦糧草和組織援軍,與鄴城互成犄角,發檄文令冀幽各郡出兵救援,致書向蔣奇和牽招等擁兵大將求救,一連串動作乾脆利落,毫不拖泥帶水。末了,袁譚公子又命高幹、呂曠等將即刻率軍加固城防不提。
………………
陳到軍拿下長樂的同時,陶副主任率領的北征主力,也終於抵達了白馬延津一帶,靠著高順和陳到前期取得的戰果,徐州主力很是輕鬆的便兵分兩路在延津和白馬渡過了黃河,屯兵到了黎陽城下,而渡河之後,聞得袁譚軍正在全力加固鄴城城防,以日行五十里速度北上的陶副主任先是鼓掌大笑,然後立即下令全軍停止進兵。準備在黎陽休整數日後再北上鄴城。
對此,著急收拾袁譚公子建功立業的徐州眾將紛紛詢問原因,陶副主任微笑著回答得很含糊,道:“我得給袁譚一點信心,讓他以為有希望。”徐州眾將聽不懂這個答覆,再問原因時,陶副主任卻不肯再答半句。
不光是徐州眾將問這個原因,袁尚公子也派了使者李孚來問陶副主任何時攻打鄴城,濮陽和黎陽兩座城池都已經堆不下糧食而被迫用東阿為第三屯糧地的陶副主任答道:“糧草不足。我軍剛剛南征歸來,後糧不繼,必須要等糧草運入白溝才能北上。鄴城堅固,我軍要再好長期苦戰的準備。”
解釋完了這個鬼扯原因,陶副主任又用發號施令的口氣向李孚吩咐道:“李主薄可回報我的妻兄。就說我軍共有十二萬眾,不必請他出兵來助我軍攻取鄴城,他可盡提清河館陶之兵北上安平渤海等郡,剷除那裡的袁譚餘黨,整理兵馬囤積糧草,助我切斷袁譚的北面援軍即可。至於清河郡的甘陵貝丘等地,算是我軍暫借。待攻滅袁譚之後自會歸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