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三章 兄弟和談(第2/2頁)
章節報錯
“非也,非也。”楊長史趕緊搖頭,微笑說道:“不是一分為二,是地方自治,一國兩制。我家主公陶使君提議,袁譚大公子不妨表奏袁尚三公子冀幽州牧,允許三公子自行治理冀幽二州,在冀幽兩州的土地上自稱主公,對外則奉立大公子為主公,承認大公子為袁氏新家主。”
“什麼意思?”辛評和逢紀都被楊長史的滿嘴新名詞搞懵了。
“簡單來說,就是袁尚公子承認袁譚大公子為主公,但是袁尚公子在冀幽兩州境內自稱主公,自行治理冀幽兩州,袁譚公子不得插手冀幽軍政事務,這就是一國兩制,地方自治了。”楊長史又解釋道。
“好,這點我軍可以同意。”急需時間穩定內部整軍備戰的逢紀一口答應,還說道:“一國兩制,地方自治,我軍可以接受這個條件。”
“不行!”辛評跳了起來,勃然大怒道:“什麼一國兩制,什麼地方自治,這不是變著法子的把老主公留下的基業一分為二是什麼?這一點,我軍絕對不能答應!”
“辛評先生,稍安勿躁,我還沒有說完。”楊長史笑吟吟的說道:“我家主公還提議,袁尚三公子為了表示承認兄長為主的誠意,每年稻熟之後,還必須向大公子進貢稻米二十萬斛,以表臣服之意,這個條件很可以了吧?”
“不可能!”辛評更是大怒,道:“區區二十萬斛稻米,就想得到冀州和幽州,做夢!”
“辛評先生可以不同意。”楊長史收起嬉皮笑臉,換成平時在下屬面前的兇惡嘴臉,冷笑說道:“不過我要提醒先生兩點,一是我家主公確實是一片好意,不忍心看到兩位公子手足相殘,骨肉分離,不想讓本初公辛苦建立的基業毀在袁譚公子手裡,如果貴軍執意要與袁尚公子死戰到底,本初公的死敵曹賊會怎麼做?荊州劉表、新野劉備和西涼馬騰這些人,又會怎麼做?”
“二嘛。”楊長史又慢條斯理的說道:“我家主公早已傳檄天下,有言在先,兩位公子如果不肯接受他的調停勸和,執意想要骨肉相殘,那麼我軍就立即出兵,替本初公教訓不孝子!所以現在如果辛評先生代表大公子拒絕勸和,那麼陳到將軍屯駐在定陶的三萬大軍,也就馬上向濮陽或者官渡發起進攻!我徐州三十萬大軍,也會源源不絕的向許昌開拔!”
逢紀先生開心的笑了,忙說道:“仲明先生,雖然我家主公沒有說過向大公子進貢糧草,但為了表示我軍接受陶使君調和的誠意,我現在可以斗膽為主公做主,答應陶使君提出的這個條件,自治冀州和幽州,向大公子稱臣,也每年向大公子進貢二十萬斛稻米。”
辛評先生的臉色成了鐵青色,幾次拔足相走,可又不敢承擔拒絕陶副主任勸和的責任,所以遲疑了許久後,辛評也只能是板著臉說道:“茲事體大,我必須請示主公。”
“沒關係,去向大公子稟報吧,我們可以等。”楊長史笑嘻嘻的說道:“先生可以自己回許昌稟報,也可以派人回許昌稟報,自己留在定陶城裡以免旅途奔波。先生放心,宏一定會讓館驛好生招待先生的。”
“多謝長史大人。”辛評拱了拱手,然後黑著臉大步走出了談判會場,留下楊長史與逢紀在大堂中對視奸笑。
………………
當辛評把談判情況帶回許昌後,脾氣不比大袁三公好上許多的袁譚公子當然是掀了桌子,大吼大叫的下令集結軍隊,要親自率領大軍去和陶副主任決一死戰,先破陶賊再破尚賊!不過還好,這樣的亂命,就是袁譚公子的死黨郭圖都不敢聽,趕緊與崔琰等人把袁譚死死當住,連說主公息怒,主公息怒。
“息怒?陶賊和袁尚小兒要把我的土地一分為二了,叫我怎麼息怒?!”袁譚公子怒吼道:“不能答應!絕對不能答應!既然要打,與其等陶賊打上門來,不如我們自己先打到陶賊門上去!”
“主公息怒。”郭圖勸道:“臣下不是想請主公答應陶賊提出的苛刻條件,只是想請主公慎重三思,然後決定是否開戰。”
“是啊,主公現在不能打啊。”崔琰也勸道:“現在我軍是真正的四面環敵,北有袁尚東有陶應,南有曹賊西有劉表,舉目皆敵,衝動開戰,只能是自取滅亡啊。請主公仔細想想,我軍如果向陶應開戰,袁尚、曹賊和劉表同時殺來怎麼辦?怎麼辦?!”
袁譚呆了一呆,然後大吼一聲,一把將崔琰和郭圖一起摔開,又一腳把已經掀翻的案几踢得飛出幾丈遠,狂吼道:“陶賊,我不殺你!誓不為人!”
“主公,陶賊暗助袁尚確實可惡,但是眼下不是開戰之時。”崔琰飛快說道:“眼下我軍最重要的,應該是先剷除曹賊殘部,與劉表締盟抗陶,先穩定住了南線後方,然後才能考慮剷除袁尚叛逆,還有與陶應開戰,否則的話,這個時候冒冒失失的向陶賊開戰,我軍只會自取滅亡。”
袁譚公子咬牙切齒的盤算,很快就大吼道:“立即遣使荊州,向劉表求盟,立即集結兵馬,討伐汝南曹賊!”
“對,我們先不說拒絕陶賊勸和,只是先爭取盟友,蕩清殘敵,然後再考慮討伐袁尚和陶賊。”郭圖趕緊點頭,又猶豫著說道:“可是主公,向劉表求盟和攻滅曹賊,都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雖說我們可以在談判桌上拖延時間,可是與其這麼拖延浪費時間,也浪費兵力防備陶賊和袁尚,倒不如先向陶賊和袁尚做些妥協,騰出兵力滅曹,也可以弄到一些糧草以供軍用。”
袁譚公子又楞住了,坐回墊子上努力使自己冷靜下來後,袁譚又盤算了許久,這才有氣無力的說道:“那以你們之見,該如何稍做妥協?”
“臣下說了如果說錯,主公可千萬不要怪罪。”郭圖膽戰心驚的說道:“臣下認為,既然冀州事實上已經被袁尚控制,倒不如答應陶賊的勸和,允許袁尚自治冀州,再要求袁尚向我軍進貢五十萬斛糧食——許昌雖然產糧,可是這半年來戰事不斷,冬麥肯定要嚴重欠收,幷州又糧產不豐,如果再不趕快弄到一批糧草,到了今年的冬季,我軍的糧草可就危險了。”
“可是陶賊還要把幽州也給袁尚,怎麼辦?”袁譚咬牙問道。
“只能是討價還價了。”郭圖垂頭說道:“形勢不如人,只能是儘可能的在談判桌上討價還價了,能多保住一些地方,就爭取多保住一些地方吧。”
崔琰也低下了腦袋,正所謂一力降十會,在實力遠不如人的情況下,崔琰再是足智多謀也徹底的無計可施了。而袁譚表情猙獰盤算了許久後,也還是無力的低下腦袋,有氣無力的說道:“那就讓辛評討價還價吧,儘可能多的保住一些土地,也爭取多從袁尚匹夫那裡弄一些糧食回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