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六章 高歌一曲(第1/2頁)
章節報錯
“曹賊退兵了?真的退兵了?你們有沒有看花眼,曹賊真的撤兵了?!”
大袁三公在處變不驚這方面明顯差曹老大差得遠了,聽到了斥候報告的曹軍退兵訊息,震驚與狂喜之下,大袁三公幹脆連斥候有沒有看花眼這樣的糊塗話都問了出來。前來稟奏訊息的袁紹軍斥候哭笑不得,只能是按著要求答道:“稟主公,小人等絕對沒看花眼,曹操大軍拔營起寨這麼大的動靜,小人等也不可能看花眼!”
“來人!”年已五旬的大袁三公足足跳起了三尺高,大吼大叫道:“吹號升帳,速傳校尉以上的將領與眾謀士來大帳議事!”
衛士答應,趕緊衝到中軍大帳門外吹響號角,不過大袁三公的衛士其實也用不著浪費這點力氣了,曹軍臨陣退兵這麼大的動靜,早就已經是轟傳了袁紹軍全營,凡是有資格進到中軍大帳議事的袁紹軍文武官員,也早就已經是紛紛向著中軍大帳趕來,以便隨時接受大袁三公號令。距離近腿腳快的如袁譚、袁熙和袁尚三兄弟,還有監軍都督沮授、謀士郭圖、崔琰、逢紀和蘇由等人,還都已經來到了中軍帳外侯命,也立即進到了大袁三公帳中拜見。
“父親,曹賊退兵,定是因為妹夫在兗州南線打了決定性的勝仗,所以曹賊不得不退!孩兒建議立即出兵追擊,必可大破全勝!孩兒願領精兵三萬首先追擊,請父親恩准!”
一張口就建議大袁三公出兵追擊的當然是袁尚公子,自打在與曹軍鬥將之戰中一鳴驚人後,自負驍勇的袁尚公子就一直是堅定的出戰派,一再在大袁三公面前請求領兵出戰。如果不是陶副主任親自來信勸說大袁三公慎重行事,建議大袁三公等待徐州主力回師北線,也許大袁三公早就已經在愛子的慫恿下主動出兵作戰了。好在袁尚公子乃是陶副主任的嫡親妻兄,又是冀徐聯盟的最大政治受益者,所以袁尚公子再是怎麼的立功心切,也不好親自出手破壞冀徐聯盟,也就按捺住了性子耐心陪伴父親又等待了一段時間,而現在好不容易熬到了曹軍退兵,破敵戰機出現。袁尚公子自然也就要迫不及待的跳出來請戰了。
“父親請慎重,曹賊多謀,突然撤兵,只恐有詐,父親還請慎重行事。萬勿落入曹賊陷阱!”
跳出來反對的當然是袁譚公子和他的黨羽,然後辛毗又指出其中關鍵道:“主公,陶應五月中旬方才從千里之外的江東回師,今天才是六月十二,陶應的隊伍就算是飛,恐怕也飛不到曹賊主力的背後,逼迫曹賊主力撤兵吧?更何況陶應要想趕赴倉亭戰場增援。途中至少得拿下昌邑與東平兩座重鎮,時間上就更不合情理了。”
“辛毗先生的話,有些道理。”大袁三公再一次暴露優柔寡斷的致命弱點,遲疑道:“既如此。那曹賊為了什麼突然撤兵?難道只是想要引誘我軍追擊?”
“主公,臣下認為不妨派遣一軍出營,攻打曹賊後隊藉以試探。”逢紀建議道。
“不必浪費兵力試探。”沮授站出來反對道:“不管曹賊是真退還是詐退,都必然有精兵勁將殿後。以防追兵,我軍派遣小股隊伍出營試探。都不過白白送死。”
“公與先生言之有理。”崔琰也站出來說道:“況且兵書有云,兵半渡而擊之。曹賊即便是真退,我軍的最好出擊時間也不是現在,而是曹賊主力渡河之時,臣下建議,我軍不妨一邊多派斥候細作探察曹賊隊伍動靜,一邊以精兵居前,多帶長盾採取守勢緩緩而進,也拿下被曹賊放棄的營地建立軍寨,保持與曹賊隊伍的距離,然後再見機行事。”
缺少主見的大袁三公最喜歡的就是崔琰這種折中的建議了,當即拍板道:“季珪之言,正合我意,可命高幹率領兩萬步兵緩緩追擊,先拿下曹賊營地,建立營寨,然後再見機行事。還有,各營各寨加派雙倍斥候探察附近情況,一有異常,立即報我!”
袁紹軍眾文武一起唱諾,沮授則又建議道:“主公,為防萬一,應該讓文丑將軍率領一支精銳騎兵侯命,時刻準備出擊應變。再令斥候仔細清點曹賊營中炊煙灶火數量,以便時刻摸清曹賊隊伍的兵力變化。”大袁三公一聽十分滿意,立即依計而行。
小半個時辰後,大袁三公的外甥高幹奉命率軍出擊,兩萬步兵多帶長盾硬弩,列起相對便於機動的衡軛陣形,緩緩向曹軍後隊發起追擊,另萬餘冀幽鐵騎馬不離鞍,士不解甲,在冀州軍目前的第一名將文丑率領下嚴陣以待,隨時準備出擊應變。同時袁紹軍各營各寨也加派了雙倍斥候出寨,嚴密巡視偵察周邊動靜,嚴防謹守不給曹軍偷襲機會。
曹軍斥候探到袁紹軍動靜,飛馬將情況報到曹老大面前時,曹老大先是冷笑說袁紹匹夫終於有了點長進,然後也不下任何命令調整改動,只是領著精銳戰兵緩緩而退,掩護主力隊伍向黃河渡口不緊不慢的撤退,始終與高幹率領的冀州追兵保持三十餘里的距離,不肯為了高幹這兩萬步兵浪費時間與戰機。
當天下午申時左右,曹軍主力順利撤到了建有兩道浮橋的倉亭渡口,曹老大一聲令下,曹軍主力立即行動了起來,一邊挖掘壕溝,用隨軍帶來的木材修建營寨,一邊在南岸隊伍的協助下新搶搭三道簡易浮橋,同時調集了大量的舟船到渡口北岸聽用,以便大軍快速撤過南岸。高幹率領的袁紹軍步兵佔領了被曹軍主動放棄的營地後,也不再向南挺進,只是利用曹軍原先挖掘的壕溝與堆砌的壘牆搶建營寨,以便穩妥屯兵,曹軍撤退的第一天兩軍都是搶修工事,並沒有發起一次交戰。
大規模的交戰沒有。以什伍為單位的斥候戰卻從未停歇,為了偵察敵人的動靜和不讓敵人掌握自軍的真實情況,兩軍斥候在曠野裡、樹林中、丘陵上,展開了一次又一次的激烈廝殺,一會是袁紹軍的大股斥候追著曹軍斥候伍隊砍殺,一會是得到大隊增援的曹軍斥候攆著袁紹軍的斥候屁股打,刀來槍往,箭鏃飛馳,暗箭陷阱埋伏反埋伏之類單兵小隊戰術層出不窮。不到一個白天就有上百名兩軍斥候血染沙場,失蹤被擒者也多達好幾十人,但相對起來,單兵戰鬥力出色的曹軍斥候明顯要佔上風,傷亡被擒的數字也比袁紹軍明顯要小許多。
袁紹軍的斥候再是不濟也有一定斬獲。傷亡雖大好歹也給大袁三公抓來了七八名曹軍俘虜,但很可惜的是,這些曹軍俘虜沒有一個人知道曹老大下令撤退的真正原因,所以袁紹軍那怕是用盡了酷刑折磨這些倒黴斥候,也沒有弄清楚曹軍到底是為了什麼突然撤兵,更不知道盟友徐州軍隊已經打到了那裡,唯一隻知道曹老大隻是下令撤退到黃河渡口背水結營。並沒有頒佈渡河時間。
“這個陶應豎子,怎麼也不派一個信使來聯絡一下,起碼也得讓我知道你現在到了那裡吧?”不明敵情之下,大袁三公還罵起了不肖女婿對訊息傳遞工作的不夠重視。卻全然沒有替女婿考慮過現在要想快速傳遞訊息有多困難和危險。
與坐立不安的大袁三公不同,冀州軍目前最得力的兩大智囊沮授與崔琰就顯得要鎮定得多,一邊一再勸說大袁三公稍安勿躁,指出曹軍要想撤兵非一日之功。一邊不惜代價的派出斥候嚴密監視曹軍動靜,並一再要求斥候務必仔細清點曹軍炊煙數量。以免出了名奸詐的曹老大來一個暗渡陳倉,悄悄在夜間將軍隊撤過黃河。
當天傍晚的曹軍灶數當然與往常無異,都是大約六千餘灶,到了第二天清晨的大食之時,讓沮授與崔琰等人驚喜的事發生了,曹軍的灶火數量竟然銳減到了約五千灶,這也就是說,曹軍隊伍很可能在夜裡向南岸撤走了萬餘軍隊!同時讓沮授與崔琰警覺的是,曹軍隊伍明顯加大了對袁紹軍斥候的反偵察力度,于禁和李典兩員猛將親自率軍打擊自軍大營兩翼的袁紹軍斥候,使得袁軍斥候很難靠近曹軍兩翼的五里之內偵察,無法有效的確認曹軍目前的現有兵力。
又耐心等了一天時間,第三天上午,曹軍營中的炊煙數量果然又少了一千左右,心裡大概有了些底後,沮授和崔琰經過私下商議,這才來到大袁三公面前稟報此事。而大袁三公得知曹軍很可能已經偷偷撤走兩萬餘人後,也馬上就跳了起來,“那還楞著幹什麼?馬上升帳點兵,出兵去攻曹賊大營!”
“主公勿須焦急。”沮授與崔琰一起勸道:“曹賊多謀,光靠炊煙灶火數量,很難確定曹賊是否真在撤兵,臣下等一致認為,主公不妨一邊移師與高幹將軍會合,做好出戰準備,一邊再等一日,待到明日確認了曹軍灶火數量,然後再出擊不遲。”
末了,崔琰又很巧妙的勸道:“主公,我軍雖眾,但兗州卻太大,攻過黃河之後,我軍還需要分出大量的兵力去佔領兗州各郡各縣,現在就出擊即便獲勝,我軍傷亡也必然不小,再等一日我軍再出兵,便可將傷亡減到最小,也正合兵家各個擊破之理,還望主公慎重三思,再等一日,再等曹賊撤走一萬兵馬,我軍勝算更大。”
崔琰顯然比沮授會說話得多,沒說什麼曹軍雖少、精銳卻勝過袁紹軍之類的實話兼蠢話,所以大袁三公也馬上就點頭同意了崔琰與沮授的聯名建議,一邊誇獎崔琰和沮授的心細能幹,一邊下令自軍主力拔營起寨,南下去與高幹的隊伍會合,以便隨時發起進攻,沮授與崔琰則繼續親自監督斥候嚴密偵察曹軍動靜不提。
袁紹軍主力南下的訊息送抵倉亭渡口,曹老大狂笑大袁三公終於中計之餘,又飛快命令道:“令李典、于禁、樂進與夏侯惇四將各率三千兵馬,乘夜埋伏至我軍大營左右,以便明日決戰。再傳令下去,明日大食之時。給我點起六千灶火,以示我軍兵力並未撤走!”
“丞相,我軍誘敵已然成功一半,只差最後一步便可成功,丞相為何又要令營中重新生起六千灶火,恐嚇敵人?”在場的曹軍文武一起驚訝問道。
“你們懂什麼?”曹老大笑道:“兵無常形,水無常勢,我軍連續兩日故意減灶誘敵,袁紹卻只是移師準備出擊。卻並沒有立即發起進攻,這足以證明袁紹與沮授、崔琰是在懷疑我軍只減灶火,未撤兵力。我軍明日又突增灶火,沮授與崔琰兩個奸賊定然認定我軍是在虛張聲勢,營中兵馬已經撤走過半。反而會力勸袁紹立即出兵!不然的話,這兩個奸賊肯定還會繼續懷疑,繼續觀望,不會立即勸說袁紹出兵!”
曹軍文武恍然大悟,趕緊一起鞠躬行禮,大拍馬屁,“丞相妙算。無人可及,我等心服口服。”
曹老大開心大笑,心裡則暗暗琢磨道:“這一計騙過袁紹那幫蠢貨肯定十拿九穩,如果換成了陶應小賊和賈詡老狐狸。不知道能不能騙過他們?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陶應小賊的花樣肯定比我更多,這個奸賊,連河裡修柵欄攔截水師的缺德主意都想得出來。和他對陣,還真是一種樂趣。”
………………
曹老大的這條毒計終於還是騙過了袁紹軍兩大智囊沮授與崔琰。第四天清晨,當發現曹軍的炊煙數量重新劇增到了六千之數後,沮授和崔琰先是一起一楞,然後也一起欣喜若狂起來,趕緊屁顛屁顛的跑進袁紹軍中軍大帳,向大袁三公報告喜訊,請大袁三公立即出兵攻打曹營,殲滅未曾渡過黃河的曹軍隊伍。而大袁三公一聽也傻了眼睛,趕緊問道:“曹賊隊伍的灶火數量又恢復到了六千之數,二位先生怎麼反倒勸我立即出兵?”
“主公放心,這不過是曹賊的虛張聲勢之計!”崔琰滿面笑容的說道:“曹賊奸詐,見我軍昨日移營南下,定然明白他的偷渡撤退行動已經露出了破綻,再細一分析,不難發現是他的灶火數量暴露了天機,所以曹賊今日故意讓士兵升起六千灶火,就是為了虛張聲勢,讓我軍認為他並未撤過黃河,不敢輕舉妄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