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三章 三國好學生(第2/2頁)
章節報錯
大袁三公還算是一個要點臉面的人,聽了審配和逢紀的這番勸阻後,很快就點頭說道:“二位先生言之有理,這shíhòu從黎陽撤兵,道義上確實站不住腳。黎陽的軍隊不能撤,主力南下的日期也暫不確定,其他的事,慢慢再說。”
審配和逢紀都鬆了口氣,郭圖卻還是不肯死心,又道:“rúguǒ有shíme藉口從黎陽撤兵就好了,那怕是與曹賊暫時和解都行,陶應趁火打劫猛攻兗州,曹賊定然深恨陶應入骨,我軍這shíhòu與曹賊停戰,曹賊肯定是要豁出老命的去攻打徐州報仇血恨。”
“這個藉口不好找啊。”大袁三公嘆氣說道:“必須要讓天下人都服氣,讓天下人都認為吾上屋去梯光明正大,這樣的藉口上那裡找去?”
“有門!主公其實yǐjīng很想從黎陽退兵了!”郭圖和辛評等袁譚公子的死黨都是眼睛一亮,心裡也立即開始了盤算,盤算如何給大袁三公找出這麼一個藉口,借曹老大的毒手,替袁譚公子大大出一口惡氣…………
……………………
做為曹老大最信任的機要秘書,司馬朗在當值時當然得等到曹老大入睡後才能回家休息,不過還好,曹老大在今天還算睡得比較早,二更不到就上了床,司馬朗一再囑咐衛士近侍提防曹老大夢中殺人後,也施施然的回到了距離相府不遠的自家,按照以往的法子,藉口監督和檢查弟弟阿異的功課,乘機把曹老大準備向大袁三公求和的事告訴了弟弟,與弟弟一起商量對策。
還別說,在曹老大身邊潛伏了兩年多shíjiān後,儘管阿異在心智與言行上都yǐjīng成熟了相當不少,可是當聽完司馬朗的低聲介紹後,阿異還是臉色為一變,震驚道:“糟了,rúguǒ曹賊真的遣使求和,nàme得手的把握肯定很大,袁紹匹夫素來自私自利,這麼好的隔岸觀火機會,袁紹必然不會錯過。”
“為兄也是這麼想。”司馬朗點頭,又壓低了聲音說道:“而且據為兄觀察,曹賊必然yǐjīng下定了決心向袁紹低頭求和,不然的話,曹賊也不會這麼早早入睡,估計到了明天早上,曹賊就得決定使者人選了。”
“陶使君這一次可真是弄險,也不zhīdào他對這樣的情況有méiyǒu準備。”阿異擔心的說道。
“事不宜遲,賢弟你儘快與陶使君的細作聯絡。把這個訊息送到昌邑。”司馬朗低聲吩咐道:“請陶使君做好準備,佈置應對之策,以免事到臨頭措手不及。吃了大虧。”
“訊息當然要送,不過要想佈置應對之策恐怕來不及了。”阿異搖頭,遲疑著說道:“現在兗州已然全境戒嚴,許昌通往昌邑的道路更是被嚴密監視。訊息很難傳遞,曹賊前番派劉岱、王忠虛打他的旗號出征,我們的訊息就沒能及時送抵陶使君面前。這次想要把訊息送到陶使君面前,恐怕只會更加困難……。”
遲疑著說到這裡,被楊長史親手調教過的阿異忽然心中一動,忙向司馬朗低聲問道:“兄長,你剛才說曹賊要明天早上才決定使者人選,難道說,曹賊到現在還méiyǒu確定到冀州求和的人選?”
&néiyǒu。”司馬朗搖頭。低聲介紹道:“聽了程昱和荀攸的毒計後,曹賊並méiyǒu立即下定決心,所以就méiyǒu討論使者人選。”
“有辦法了。”阿異大喜,忙低聲說道:“到了明天早上,曹賊rúguǒ與眾人商議使者人選。兄長你可以舉薦……,不,舉薦孔丘後人孔融為使,太尉楊彪之子楊修副之。若能成功,曹賊求和必然反受其害!繼而招來滔天大禍!”
“反受其害?繼而招來滔天大禍?shíme意思?”司馬朗算是被小奸微滑的好弟弟給弄糊塗了。
“因為孔融與楊修有一位好朋友,肯定能幫上我們和陶使君的大忙。”阿異奸笑說道:“小弟求學於許昌各名士門下,zhīdào孔融與楊修前幾天結識了一位共同的知交好友,平時裡氣味相投,形影不離,情同手足,他們那位好友現在又méiyǒu官職在身,孔融和楊修都有意將他引入仕途,曹賊若派他們二人為使,他們必然要攜帶這名好友同行…………。”
奸笑完了,楊長史的好學生阿異又趕緊附到了司馬朗的耳邊,低聲細細的交代起來。
……………………
司馬朗這個機要秘書當得還算稱職,最起碼對曹老大的心思摸得頗透,到了第二天上午,曹老大召集一干謀士議事時,果然宣佈zìjǐyǐjīng決定向大袁三公求和,那怕交出漢獻帝也無所謂只要能騰出手來拔掉陶副主任這條陰險毒蛇的毒牙!
聽到了曹老大的這個決定,在一旁侍侯筆墨的司馬朗當然是臉色微變,荀攸和程黑心也當然是喜形於色,荀彧和郭嘉雖然沉默不語,卻也méiyǒu提出反對,毛玠和滿寵等謀士則連連點頭,都同意曹老大暫時向韓信學習。見眾人都méiyǒu反對意見,曹老大便又問道:“何人可為使者?諸公可有自告奮勇者?”
&néiyǒu人吭聲,包括是幾次代表曹老大出使冀州的滿寵都méiyǒu吭聲交出漢獻帝向大袁三公求和這口黑鍋可不是nàme好背的。見此情景,司馬朗乘機說道:“丞相,袁本初出身四世三公之家,孤芳自賞,自視極高,如此大事只派尋常使者前去交涉,只怕袁本初會覺得丞相誠意不夠,誤了大事。某斗膽提議,丞相應當在許昌名士之中,挑選名動天下之人前往說之,方可成功。”
“伯達言之有理。”曹老大點頭,又靈機一動,主動說道:“遣孔文舉(孔融)去冀州求和如何?孔文舉乃孔丘之後,才名滿天下,前番袁紹檄文送抵許昌時,孔文舉還曾勸過吾遣使求和,如今派遣他去,想來他不會拒絕。”
“丞相所言極是,孔文舉堪當此任。”怕背黑鍋的滿寵和荀攸等人一起稱善,參與過青州戰事的程昱還又補充道:“孔文舉最恨陶賊,遣他前往冀州求和,還可以在袁紹面前歷樹陶賊之惡,說服袁紹與我軍罷兵,容許我軍出兵南下,討伐陶賊罪行。”
曹老大鼓掌大笑,司馬朗則乘機又說道:“丞相,應該再派一名副手,某舉薦太尉楊彪之子楊修同往,楊德祖雖然年輕,但才華出眾,機敏過人,能言善道連孔文舉都甘拜下風,且楊彪父子又與袁紹沾親,遣他為使,也róngyì與袁紹親近。”
&néiyǒu來得及吃過一合酥與寫過門太闊的曹老大鼓掌大笑,還趕緊吩咐道:“速去傳孔文舉與楊德祖來見,吾要當面對他們交代機宜。”
還別說,曹老大麾下的幾個心腹謀士都怕背黑鍋扛罵名,不敢代表曹老大到冀州求和,可是孔融和楊修卻不怕,聽完曹老大交代的差使後,相反還有點暗暗歡喜,認為zìjǐ們出頭露臉兼報仇的機會終於來了,所以孔融和楊修不僅一口答應,還乘機向曹老大舉薦道:“丞相,某等願共舉一人同行,此人才學,勝過某等十倍,有他隨我等北赴冀州,定然馬到成功,說服袁紹罷兵言和。”
“二位先生舉薦何人?”曹老大好奇問道。
“平原郡名士,禰衡禰正平。”孔融微笑答道。
“正平先生何時到的許昌,吾為何不知?”愛才如命的曹老大大喜問道。
“半個月前到的許昌。”孔融答道:“某在北海時就與禰正平相識,結為知己,多次寄書才將他召到許昌,本欲將他舉薦到朝中聽用,奈何一直méiyǒu機會。”
“正平先生才名,吾也早已如雷貫耳,如此賢名隱士,吾當親自召見。”
曹老大更是大喜,正要下令召見禰衡時,得到過好弟弟指點的司馬朗則插嘴說道:“丞相,請容朗斗膽提醒一句,丞相今日要到城外視察軍屯春耕,典農中郎將棗祗將軍也yǐjīng做好了迎接丞相視察的準備,出發shíjiānyǐjīng快到了。”
考慮到yǐjīng和陶副主任翻臉,與徐州的糧食貿易斷絕,飽受糧荒困擾還養著被董老大一黨聯手糟蹋得不成模樣的關中地區的曹老大倒也不敢輕視春耕大事,很快就改口說道:“機緣不巧,看來正平先生只能是以後再召見了,二公可先攜正平先生北上冀州,協助辦理求和事宜,待到大事成功,吾再召見正平先生,賜予官職。”
“謝丞相。”一心想把好基友拉進官場的孔融和楊修抱拳道謝,又一起悄悄的瞪了司馬朗一眼,暗罵司馬朗多嘴,誤了zìjǐ好友的前途。(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