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三章 計劃不如變化快(第1/2頁)
章節報錯
“孫權求見?孫權是誰?”
短期內有機會能發出如此疑問的大概也只有咱們的小袁三公了,當傳令兵通報了孫權自報的來歷、身份與親眷關係後,咱們眼高於頂的小袁三公難免更疑惑了,道:“烏程侯孫堅的次子,折衝校尉孫策的弟弟,揚武將軍吳景的外甥,徵虜將軍孫賁的堂弟?那他孫權是什麼官職?什麼爵位?有什麼資格覲見於孤?孫賁和吳景又是搞什麼名堂,有事為什麼不直接求見於孤,派一個乳臭未乾的黃毛小兒來拜見孤,到底是為了什麼?”
疑惑到這,脾氣已經有故態復萌的小袁三公忽然又發起火來,大怒道:“大膽孫賁、吳景,孤一再要求眾將保密孤的行程,這才一夜時間,他們就把訊息洩露出去了?此事若不重加懲戒,陶賊與劉繇匹夫還不得馬上就知道孤來了春谷啊?”
“主公且請息怒,孫賁、吳景是精細人,定然不會隨意洩露主公行程這樣的大事,此事雖然可惡,但其中定有原因,主公還請暫息雷霆之怒,仔細調查原因後再做決定。”主薄閻象勸道:“而且現在正好孫權提出求見,主公不妨將孫權宣進來一問,也就知道原因了。”
自打被迫放棄淮南渡江南下後,多少改了些驕狂性格的小袁三公已經勉強能聽得進一些人勸,對閻象的意見更是最為重視,所以聽了閻象這番勸說後,小袁三公倒也暫時按捺下了怒氣,讓衛士把孫權帶進了後帳,在後帳中與閻象、舒邵兩個親信一起接見孫權。
不一刻,頭一天傍晚才從合肥回到春谷的孫權孫仲謀被領進後帳,儘管在後帳門前遭到了小袁三公衛士仔細到連內褲都不放過的搜身檢查,但孫權還是神色如常,絲毫沒有因為不得小袁三公信任而心態失衡,還一進帳向小袁三公雙膝跪下,無比標準的一個頭磕下去,畢恭畢敬的見禮道:“烏程侯孫堅次子、布衣白身孫權,叩見大漢後將軍、陽翟侯、徐州伯、揚豫州牧袁公,明公萬福金安。”
“汝是如何得知孤在此間的?”小袁三公開門見山的問道。
“是小人猜出來的。”孫權坦然答道:“雖然小人的舅父與堂兄並未洩露明公行程,但我軍中軍營地卻忽然加強戒備,又有大批鐵甲武士在中軍營地來回巡邏,更有一道王霸之氣在中軍大帳中平地衝起,直插雲霄!小人便斗膽揣測,必是主公已然親臨春谷!結果也果不其然,再當小人私下向舅父與堂兄打聽可是主公親臨時,舅父與堂兄一起大驚失色,小人便知道自己猜對了。”
“王霸之氣平地衝起?直插雲霄?”
儘管明知道孫權是在拍自己馬屁,可是聽到了這些只有楊長史在時才常常聽到的久違馬屁話,小袁三公還是聽得十分舒坦,對孫賁和吳景的怒氣也多少消了一些。旁邊的閻象和舒邵則互相對視了一眼,心裡明白孫權的話十有**不假,喜歡排場的小袁三公不管再怎麼的儘量低調,還是露出了不少破綻被有心人識破,同時閻象和舒邵也開始對孫權產生了一點興趣——這麼小的年紀就有這樣的見識和膽量,這樣的人可真不多見,比之當初在淮南少年得志的孫策恐怕都不遑多讓。
“說吧,你來求見於孤,是為何事?”小袁三公放緩了口氣,但還是沒有叫孫權起身。
“小人特地來嚮明公獻禮!”孫權沉聲答道:“小人有一份禮物想要獻給明公,還望明公千萬收下。”
“你要獻給孤一份禮物?什麼禮物?”小袁三公好奇問道。
“小人想把陶賊的徐州水師主力,還有數千陶賊步騎主力精銳,一起獻給明公!助明公一舉全殲徐州賊軍水師主力,殲滅陶賊數千一線精銳戰兵,一雪我軍淮南之恥!”
孫權斬釘截鐵的回答驚得閻象和舒邵臉上變色,更驚得小袁三公從座位上跳了起來,難以置信的驚呼道:“你說什麼?你要獻給孤陶賊的水師主力,還有數千徐州賊軍的主力精銳?!你怎麼獻?”
“小人願為使過江詐降,誘陶賊水師主力偷渡長江,搶佔春谷!”孫權朗聲答道:“屆時,明公只需在江面碼頭佈置埋伏,待到徐州賊軍水師船隊滿載陶賊精銳踏入陷阱,明公便可令旗一揮,盡殲陶賊水師,也將殺害我無數淮南將士的陶賊精銳盡皆送入江底餵魚,一雪明公的淮南之恥!”
“詐降?誘陶賊水師偷渡長江?”
小袁三公眼中射出神采,開始盤算這條計策的可行性,旁邊的閻象則站了起來,沉聲向孫權問道:“陶賊奸詐無匹,最是多疑狡詭,你過江詐降,如何取信於他?”
“回主薄大人,小人是準備這麼應對陶賊盤問的。”孫權拱手答道:“明公移駕江東時,小人的舅父吳景與堂兄孫賁因懼怕合肥擅自撤退之罪,率軍叛逃投奔吳郡,幸賴明公寬宏大度,不念舊惡,遣使持書赦免舅父與堂兄前罪,將舅父與堂兄重新召回麾下聽用,此事江東人人皆知,也定然瞞不過陶賊的耳目細作。”
閻象點了點頭,也覺得這件事不可能不被陶副主任知曉,然後閻象又問道:“那如果陶賊問你,既然我主如此寬宏大量,以德報怨,你的舅父和堂兄,為什麼還要恩將仇報?再次叛變我家主公?”
“明公恕罪,主薄大人見諒,小人將要在陶賊面前斗膽詆譭主公幾句。”孫權朗聲答道:“小人將告訴陶賊,袁公之所以召回舅父與堂兄,並非是真心赦免小人舅父與堂兄之罪,而是因為袁公在淮南大戰中元氣大傷,戰將奇缺,因小人舅父與堂兄勇猛善戰,武藝高強,這才下令赦免。”
“但袁公將舅父與堂兄召回麾下之後,卻處處提防時時防備,每遇惡戰必是孫吳軍隊當先,糧草錢糧卻從不如數補給發放,兵員補充更是從來沒有孫吳軍隊的份!小人的舅父與堂兄不堪忍受,故而情願北降陶賊,充當內應,引領陶賊大軍渡江!”
小袁三公難得的有點老臉發紅了,因為孫權這番話絕對不是詆譭,而是鐵板訂釘的事實。而當初唆使小袁三公把吳景和孫賁弄回來當炮灰的閻象也有些尷尬,同時也暗暗歡喜,心道:“有希望!有希望!陶賊奸詐,必然對我軍內部情況詳加調查,這個孫權說的全是事實,陶賊就是想不相信都不成!”
“明公!”孫權突然又向小袁三公重重頓首,流著眼淚大聲說道:“小人也知道這事太過弄險,稍有不慎,小人就得人頭落地,性命歸天!但殺兄之仇不共戴天,小人的嫡親兄長孫策,堂兄吳祺和胞妹孫尚香,全都是慘死在陶賊之手,小人如果不報此仇,愧為孫氏子弟!所以不管是多麼危險,小人都願意渡江北上去陶賊面前詐降,為明公誘使陶賊前來送死!報殺兄殺妹之仇,亦報明公收容小人全家之厚恩!”
說完了,孫權連連磕頭並痛哭流涕,情真意切到了極點,小袁三公和閻象卻心中暗喜,暗暗說道:“可以試一試,成功了收益無比巨大,既可以擺脫北面威脅,又可以一雪前恥,即便不成功也毫無損失,也就是這個叫孫權的小子人頭落地而已。”
在場也有好心人,至少舒邵就關心的問道:“權公子,你要如此弄險,你的舅父、叔父與堂兄可曾知道此事?又是否准許你渡江詐降?”
“知道!”孫權大力點頭,又從懷中拿出裡一道書信,雙手舉過了頭頂,含著眼淚向小袁三公說道:“明公,小人的舅父與堂兄為了報答明公厚恩,不僅已經答應了讓小人冒險渡江北上詐降,還用他們鮮血寫下了軍令狀為小人做保!小人此行若是敢有二心,乞斬孫吳兩家滿門首級!血書在此,請明公過目!”
看完了吳景與孫賁在無盡憤怒之中用鮮血寫成的軍令狀,小袁三公也頓時是心花怒放,一拍案几站了起來,大聲說道:“孫伯陽、吳揚武其志可嘉!汝亦真不愧為孫文臺子嗣!汝去吧,若能成功,吾必重重封賞於你!亦必然重賞孫賁吳景!倘若汝不幸失敗,汝亦不必擔心,汝母汝弟,吾自養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