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二章 我就是來離間(第2/2頁)
章節報錯
“我就是來挑撥離間又怎麼了?!”陶副主任厚顏無恥的大聲說道:“橋將軍和子揚先生如果不是狠毒在先,以孫賁吳景二位將軍對在下的誤會與仇恨,又怎麼可能被在下輕易離間?!”
說到這,陶應又轉向劉曄笑道:“子揚先生,天下人都說曹操奸詐,董卓殘暴,現在看來必須要加上一句子揚先生狠毒了,之前不惜犧牲鄭寶將軍的整整一支隊伍當做誘餌不算,現在又把孫賁吳景二位將軍全家和一萬二千餘人的隊伍都扔出來送死,當做引誘在下上鉤的香餌,這份狠毒,這份拿得起放得下的魄力,在下真是自愧不如啊!”
劉曄汗如雨下,那邊橋蕤卻是忍無可忍,搶過一把弓箭就往陶應一箭射來,可惜橋蕤將軍箭術與守城術相差太遠,陶應又是在五十步外,這一箭偏得十分離譜,從陶應身旁外七八步外穿過,還被眼明手快的徐州士兵舉盾擋住。陶應毫無懼色,還大笑說道:“橋蕤將軍,不要這麼惱羞成怒,你可以亂箭齊發不讓在下把話說完——可你不要忘了,孫輔和吳奮二位將軍還在我的手裡,我退走之後把事情原委告訴他們,然後放他們回城告訴吳景與孫賁二位將軍,到時候橋蕤將軍怎麼辦?是否殺了孫輔與吳奮二位將軍滅口?!”
“無賴!你這天下第一的無賴!!”橋蕤氣急敗壞的大吼起來,那邊孫賁和吳景則是疑心大生,一起把目光轉向橋蕤,滿臉都是狐疑之情,橋蕤看到孫賁和吳景神色,頓時慌了手腳,忙低聲說道:“伯陽將軍,吳太守,你們不要誤會,事情的具體原委,一會我一定向你們詳細解釋,但你們千萬不要中陶應奸賊的離間詭計!”
“橋蕤將軍,怎麼樣?沒話可說了吧?”陶應又大笑說道:“其實我也要為橋將軍你說一句公道話,如果換成我處在你的立場上,我也肯定是選擇犧牲孫賁吳景二位將軍的隊伍。絕不會犧牲我的徐州隊伍,這是人之常情。還真怪不得你——當初的鄭寶,後來大耳賊劉備。不也是這麼被你們犧牲的嗎?”
“閉嘴!”橋蕤怒吼起來,拍著箭垛和陶應爭辯了起來,鐵青著臉咆哮道:“我是欺瞞了孫賁吳景二位將軍一些事又怎麼了?你這個小賊奸詐無匹,我如果不這麼做,你能夠上當中計?再說了,伯符賢侄就是你這奸賊害死的。孫賁吳景二位將軍如果知道我是為了替伯符報仇才這麼做,也一定會理解我!”
“橋蕤將軍承認就好,那你就自己對孫賁吳景二位將軍和他們的隊伍解釋好了,我昨天一晚上沒睡。在這裡就不浪費補覺的時間了。”陶應大笑得更是開心,又當眾拿出了一道書信,笑道:“吳太守,伯陽將軍,我已經在信上把事情經過詳細介紹了,一會我讓孫輔吳奮將軍把信帶進城裡去,讓你們和橋大將軍的話對證一下,看看橋大將軍有沒有又拿你們開涮,有沒有把所有真相告訴你們。”
說完了,陶應還當真把書信塞進了旁邊的吳奮懷裡。又讓親兵拿來一個包裹掛在孫輔脖子上,微笑說道:“全是徐州風味的點心,帶回去給你的小堂妹孫尚香嚐嚐鮮,告訴尚香妹妹,她大哥孫策的事我很抱歉,但是戰場上刀槍無眼,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就算我可以對孫策手軟,孫策又會不會對我手軟?”
“你……。你真要放我們走?不,不是騙……,騙我們?”孫輔難以置信的結結巴巴問道。
“當然。”陶應溫和一笑,大手一揮喝道:“放人,讓孫輔和吳奮二位將軍回城。”
徐州士兵依令而行,放開孫輔吳奮自由活動,早已抱定了必死決心的孫輔與吳奮則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半晌才回過神來,趕緊發足奔到合肥城的護城河邊,大叫城上放橋,驚喜得不敢相信自己眼睛的孫賁和吳景也是大吼大叫,要求橋蕤馬上放橋和開啟城門讓兄弟和兒子進城,但橋蕤卻咬牙不動,不敢下這個命令。
“橋將軍,你是怕我軍乘機殺進城內吧?”陶應又得意忘形的大笑起來,道:“放心,我今天沒興趣攻城。哦對了,聽投降的貴軍士兵說,將軍你還在城門內準備了大量的沙包和木石,打算堵死合肥四門,拉著合肥全城軍民給你陪葬,讓他們連出城逃命的機會都沒有。其實你大可不必如此,我從來就沒有殺俘屠城的習慣,合肥城破後,只要投降的百姓軍民,包括你橋蕤將軍在內,一律免死!”
在橋蕤越來越鐵青的臉色中說完這番話後,陶應瀟灑的轉身就走,一邊走一邊大聲喝道:“傳令全軍,明日起,全力攻打合肥城!城破之後,降者免死!一人負隅頑抗,全家皆殺!”
“諾!”徐州將士整齊答應,保護著陶應揚長而起,留下心思各異的合肥守軍文武官員與將領士兵在城牆上發楞。
陶應率軍揚長而去後,孫輔和吳奮終於還是得以進到合肥城內,看完兄弟和兒子帶來的陶應書信,孫賁和吳景的臉色簡直都是比死人還難看了,瞪著劉曄的目光彷彿可以吃人。劉曄滿頭大汗,在孫賁和吳景面前連解釋分辨的勇氣都沒有,橋蕤也是滿臉尷尬,低聲下氣的對孫賁和吳景再三解釋,說自己欺騙孫賁和吳景是因為陶賊太過奸詐,誘敵如果不象肯定不會讓陶賊中計,只是沒想到陶賊會奸詐到這個地步,竟然識破了子揚先生妙計,提前下手搗毀橋樑,這才導致了孫吳軍隊的慘重傷亡。
其實孫賁和吳景還算好對付的了,最讓橋蕤將軍和劉曄先生頭疼的還是孫吳軍隊計程車兵反應,當風聲走漏到孫吳軍中後,本就滿肚子怨氣的孫吳軍隊頓時就炸開了,直接就包圍了橋蕤的中軍大堂破口大罵,逼得橋蕤不得不出動軍隊鎮壓和親自出面致歉安撫,同時在一些人有意無意的推動下,無數的流言和議論也開始在孫吳軍隊中流傳…………
“老鄉,聽說過沒有?城外的徐州刺史陶使君,其實也是我們的老鄉丹陽人!”
“你胡說吧?陶使君也是我們丹陽老鄉?”
“這事我知道,徐州的兩代陶使君是我們丹陽人,老陶使君還從我們丹陽帶了好多人去徐州當兵,我親孃舅就跟著去了。”
“什麼去徐州當兵?去徐州享福!我們丹陽人在徐州地位最高,好多丹陽人都在徐州當上了大將軍和大官,那怕是普通的丹陽兵,一個月也比其他的兵多領五斗糧!”
“真的假的?徐州對我們丹陽人這麼好?”
“騙你是王八!徐州五個郡,有三個郡的太守就是我們丹陽人!彭城太守曹豹是我們丹陽人,下邳太守許耽是我們丹陽人,廣陵太守章誑也是我們丹陽人,東海相呂由還是我們丹陽人!凡是有點本事的丹陽人,在徐州都能混上了好事,那怕是我們丹陽的叛徒笮融,在徐州也是當上了郡相,管著三郡的糧運,他在徐州一次花的錢你們猜有多少?五百錢?六百錢?一千錢?你們幾個太小看徐州了,是一萬萬錢!可以把我們活埋的一萬萬錢!就是我們一個丹陽人在徐州一次花出去的錢!”
“我的娘啊!真的還是假的?一萬萬錢,我那怕隨便從中間撈一點,也可以讓我全家這輩子不愁吃穿了。”
“真的!真的真的,我知道,我堂伯家的連襟,當年窮得沒飯吃,活活餓死了兩個兒子,沒辦法隨著笮融去了徐州投奔陶使君,後來才一年不到,我堂伯家的那個連襟家就蓋了新房子,還買了十五畝良田!把我堂伯後悔死了,我爹我娘這次答應讓我投軍,就是希望我象堂伯那個連襟一樣,也給家裡掙點錢回去!”
“我家還和陶使君家沾親!我姑父的表姐的小叔子,是老陶使君堂弟妹夫的外表弟,算起來,我要叫老陶使君一聲外表大伯!”
“狗日的!陶使君對我們老鄉這麼好,橋蕤這個狗日的又對我們這麼狠,等陶使君攻城的時候,我們乾脆……!”
“對!乾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