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能讓紀靈攻破廣陵,並且砍下不共戴天仇人陶應的狗頭,周瑜毫無保留的向紀靈道出了自己與君子軍交戰中積累的心得體驗,並且提出三個好建議,幫助紀靈對付陶應。

周瑜提出的三個好建議如下:第一,建議紀靈把弩手單獨編制,組成一支騎弩軍,專門用來對付君子軍。

第二:專門準備一支弓手預備隊,用來對付君子軍步兵的竹矛陣——當然,周瑜也知道以陶應的奸詐,絕不可能在正面戰場上堂堂正正的使出這個破綻極大的竹矛陣,只會在特殊環境下突然使出,殺敵人一個措手不及,但為了預防萬一,周瑜還是把君子軍竹矛陣的特點與作戰方式向紀靈詳細敘述了一次,建議紀靈重視此陣,不要重蹈孫策軍的覆轍。

第三:周瑜建議紀靈不要和陶應打流動戰,避開君子軍的流竄所長,同時又建議紀靈採取一力破十巧的正規戰術,把主要力量用於正面攻克廣陵城池這個戰術上,逼迫懼怕硬仗的陶應正面對決,發揮袁術軍的兵力優勢,迫使陶應暴露兵力不足的致命弱點。

除此之外,周瑜還主動向紀靈獻上了君子軍的騎射秘密,把這個孫策用近千精兵換來的秘密無償奉送給紀靈,還當著紀靈的面親手做了一個帶有兩個繩套的馬鞍,幫助紀靈軍騎兵提高奔襲能力與騎射努力,更進一步增大紀靈軍的勝算,削弱君子軍的優勢。

聽完了周瑜對君子軍的介紹和提出的三個建議,又看到了周瑜親手製作的繩套馬鞍,沙場經驗豐富的紀靈當然是大喜過望,也極其的欣賞周瑜的才具,當場提出給周瑜在袁術面前做保,要把周瑜留在身邊參謀軍機,幫助自己攻克廣陵。然而周瑜卻拒絕了紀靈的好意,懇求紀靈仍然把自己押到袁術面前,當面向袁術請罪,揭發孫策的背叛惡行。

“公瑾,你又何必到主公面前自討苦吃呢?”紀靈也是確實欣賞周瑜,又說道:“依我之見,你到主公面前請罪就不必了,有我給你做保,主公肯定會赦免你的一切過錯,等你幫我拿下了廣陵,我再在主公面前給你說幾句好話,肯定還能給你撈一個官職,又何必坐著囚車到壽春去受罪?”

“將軍好意,罪人周瑜心領了。”周瑜還是搖頭,誠懇的說道:“但周瑜堅持要到袁公面前請罪,也不全是為了在下個人自己,有很多關於徐州五郡的軍國大事,在下必須向袁公當面陳述,還請將軍不吝成全,把在下押往壽春,交與袁公處置。”

見周瑜堅持要自討苦吃,紀靈也沒有過於勉強,很快就答應了周瑜的請求,派人把周瑜繼續押往壽春,同時紀靈又接受了周瑜的請求,給袁術去了一封書信,稟明傳國玉璽已經被陶應騙走一事,再有就是請求袁術接見周瑜一次,讓周瑜當面向袁術陳述事情經過,周瑜再三拜謝不提。

就這樣,在程普與黃蓋憤怒的咆哮怒吼聲中,拒絕了紀靈好意的周瑜再一次坐進了囚車,在袁術軍士兵的押解下繼續西進,用了五天時間回到壽春。進城之後,周瑜又在袁術派來審問的官員面前大力獻媚,極盡阿諛諂媚之所能,還順著袁術軍官員的意思,對孫策是百般辱罵,萬般汙衊,幫助壽春官員給孫策定罪,獲取袁術心腹的歡心,也換得了這些官員在袁術面前說話,請求袁術接見一再表示要將功贖罪的周瑜。

周瑜的努力沒有浪費,被押回壽春的第三天,周瑜就獲得了袁術即將召見的訊息,確認訊息無誤後,周瑜又讓前來探監的家眷厚賄看守,讓看守允許自己沐浴更衣,整理儀表,把自己全身清洗得乾乾淨淨,又換上了嶄新囚衣,極力給袁術製造最好的第一印象。而事實也確實如此,當全身上下煥然一新的周瑜被押到袁術面前時,容貌出眾又風度翩翩的周瑜確實給袁術留下了很好印象,袁術對周瑜說話的語氣也溫和了幾分。

“你就是周瑜周公瑾?”上下打量著姿貌出眾的周瑜,袁術好奇的問道:“聽說你是周太尉的後裔,真有此事?”

“回稟袁公,確有此事。”周瑜彬彬有禮的答道:“在下的從祖父周景公,與在下的伯父周忠,都曾出任朝廷太尉一職,袁公的太尊袁逢公,還曾與在下的祖父有過同朝為官之緣,頗為親近,所以在下斗膽,還得尊稱袁公一聲伯父,也得斗膽謙稱一聲晚輩。”

“你既然是名門之後,那為何要隨著孫策小兒造反逆,反叛於我?”袁術喝問道。

“晚輩該死,晚輩一時糊塗,錯上了孫策小兒的賊船,為他助紂為虐,在下罪該萬死,還請袁公看在老輩人的份上,饒晚輩一命,晚輩願結草銜環,報答袁公大恩。”周瑜趕緊雙膝跪下,畢恭畢敬的磕頭請罪。

所謂的孫策叛亂事件中,周瑜只是一個半途加入的幫兇走狗,罪不至死,這點袁術當然知道,加上週瑜立功贖罪的表現和紀靈的書信說情,袁術早就不想殺周瑜了,所以袁術很快就做了一個順水人情,道:“那好吧,看在你祖父周景公的面子上,我可以考慮饒你不死,不過我接下來問你的話,你須得如實回答,如若不然,休怪吾不講情面!”

“諾,袁公請放心,在下一定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周瑜恭敬答道。

“最好如此。”袁術很有威嚴的點頭,又迫不及待的問道:“聽說孫策逆賊臨死之前,被徐州的陶應小兒騙走了孫堅的傳國玉璽?可是真有此事?那枚傳國玉璽,又到底是不是真的?”

“回稟袁公,確有此事,那枚玉璽,也是孫策之父當年在洛陽所得的秦漢傳國玉璽。”周瑜如實回答,又把陶應騙走傳國玉璽的前後經過詳細介紹了一遍,然後還主動向袁術稟報了自己從孫策口中聽來的玉璽得來經過,說明那枚玉璽乃是孫堅從洛陽皇宮所得,孫堅死後,玉璽又落入孫策之手,然後孫策為了貪圖那枚代表皇權國運的傳國玉璽,更怕袁術巧取豪奪,一再矢口否認玉璽在自己手裡,直到前些天玉璽被陶應騙走。

“孫策小兒,安敢如此?”聽完周瑜的介紹,袁術頓時勃然大怒,拍著案几吼道:“吾對你恩深似海,仁至義盡,想不到你這小賊不僅企圖背叛於我,還敢私匿傳國玉璽,據為己有!吾不將你開棺戮屍,難消心頭之恨!”

“袁公所言極是,孫策小兒確實罪不容赦,罪該萬死。”周瑜附和了一句,又小心翼翼的說道:“但在下認為,那個陶應奸賊也十分可惡,他探聽到傳國玉璽在孫策手中,又知道袁公大將陳芬即將抵達,玉璽即將為袁公所有,便設此毒計,從孫策手中騙走玉璽,奪走這天賜國寶,更加的罪該萬死!”

“陶應小兒?”袁術哼了一聲,“乳臭未乾的黃口小兒,吾遲早必擒之!紀靈早已經揮師東進,陶應小兒如果不交出傳國玉璽,吾的大軍就要踏破廣陵,拿下他的項上人頭!”

“袁公恕罪,晚輩斗膽認為,紀靈將軍踏破廣陵不難,拿下陶應小兒人頭也只是早晚之事,但是要拿回傳國玉璽,怕是沒那麼容易。”周瑜乘機說道。

“何出此言?”袁術問道。

“袁公請仔細想想,傳國玉璽何等貴重,陶應小兒得到此寶之後,難道就不害怕袁公奪回?”周瑜微笑說道:“請袁公再細想想,陶應拿到玉璽之後,為了玉璽不被袁公奪回,能不盡快把玉璽送到徐州交與陶謙保管?只怕這個時候,玉璽早就已經不在廣陵城中了,紀靈將軍就算是把廣陵踏成平地,也拿不回那方天賜國寶了。”

袁術想要傳國玉璽做什麼,這點稍微熟悉些歷史的人都知道,以己度人之下,袁術自然覺得周瑜言之有理,心說不錯,廣陵是陶謙老兒與朕交戰的主戰場,形勢十分危急,陶應小兒拿到這樣的寶貝,肯定不敢留在廣陵城裡等朕去奪,肯定已經送回最安全的徐州城去了,紀靈這會就算打下廣陵,也拿不回傳國玉璽了。

“袁公,請容晚輩再斗膽進言。”周瑜察言觀色見火候已到,便諂媚道:“晚輩認為,袁公一門四世三公,積德累功,早已是百姓歸心,海內所望。且袁姓出自於陳,陳是舜之後,以土承火,得應運之次,若再有天賜國寶傳國玉璽在手,豈不是……?”

袁術斜瞟了周瑜一眼,淡淡說道:“可傳國玉璽已經落在了陶謙父子手中,如之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