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風外無言愁萬疊 【二】(第1/2頁)
章節報錯
齋醮科儀前,需要方士齋戒沐浴,不食葷酒,不居內寢,以示莊誠。
現下沒有這條件,一切都只能從簡為宜。
也無需再外多設立一個法壇,便以這城隍廟為醮壇。
在儀式當中,也需要‘三法師’一同在場。所謂‘三法師’,便是高功、都講和監齋。
擔任高功者必須是“德充於內,威儀於外,眾心所向,神鬼具瞻”;在儀式中要“承顏宣德,禮越眾官”。
擔任都講者必須是“洞輔悉通,法度明瞭,贊唱儀鉅,領袖班聯”;在儀式中要“昭符人望,默契人心”。
擔任監齋者必須是“總握章綱,典領科禁,糾正壇職,振肅朝綱”;在儀式中要“周密察非,有嚴有翼”。
以上三者皆是在法事當中佔著要職,不過眼下人手不足,安道樂只能一人身兼三職,也算是齋醮科儀出現以來鮮有之事。
安道樂手中化出一把木劍,站在泥塑神像面前,眼簾微合,口中念著‘土地神咒’,便是想請土地神靈尋得曹宗祠本體所在位置。
口中唸唸有詞,腳下步罡踏斗,似是由星辰變化推衍而生,卻是脫離了星落演化的桎梏,難尋其理,難覓其跡。
映入關鳩眼中,令關鳩有一種失重感,好似整個人置身在一片黑暗混沌的虛空當中,卻有星斗佈散當空,千變萬化,浩瀚無窮。
關鳩的心神已是遊離在這片燦爛星海當中,尋著那片玄奇的軌跡,只覺得心馳神往。在關鳩的識海當中,似有星辰於當中墜落,如含苞待放的花蕾綻開萬千光束。
又似星辰偏離了原有的軌跡,在無數次的碰撞摩擦當中,有流光迸濺,美輪美奐。如若曇花一現,割捨了恆古不變的蒼茫一生,在關鳩眼中映照出瓊光爆裂。
行了無數個周天,似是含蓋意舍圓融之理。
半夢半醒,只聽得耳畔炸起了一聲暴喝,關鳩猛地睜開雙眸,萬千星光收斂其中,已是迴歸了淡然的青鑊。
“看出神了?”曹宗祠飄到關鳩跟前。“就一步法罷了,你要是想說我也可以教教你。”
關鳩沒有搭理曹宗祠,只是眼中帶著嫌棄。
與此同時,安道樂的步法越發玄妙,身形騰挪間,足下塵土已是留下無數整齊劃一的腳印,好似一幅二十八星宿圖。
此刻,安道樂收走木劍指著泥塑神像,高臺上的油燈霎時被點燃。幽幽豆火,似是通往無間彼岸,攝召亡魂。
安道樂雙膝跪地,雙手持著劍柄,雙眸盍上,口中繼而詠誦經文。
如豆燈火已是離開燈芯,在安道樂身遭飄搖,似是指點迷津。
周身隱隱有一道白色的靈氣縈繞,這是登天道修士獨有的法門,授自登天道正統的道法《度人經》,乃以‘仙道貴生,無量度人’為主旨。
便是認為世間一切事物皆有靈性,若想以人身修煉得道,便要與天地萬物交流,以氣為媒介,存想凝神,凝就心中所想之物。
與天地交融愈發順暢,也意味著自身的修為也愈發精進,離‘人神為一’的境界愈發不遠,成就得道之始,乃是道統登天道的修行法門。
凝就九蟲而斬滅,則意味著真正入道。
安道樂現下施行齋醮的同時,也是在自我修行。
地上的塵土慢慢漂浮起來,逐漸聚攏成形,在反覆變化過後,凝成人形,只是面上沒有五官落下,模糊一片。
而這人形附近的場景,也被漸漸模擬出來,似是身處一小閣樓當中。
安道樂眉目緊蹙,口中腔調也跟著發生變化,從誦經變成吟唱,如仙音飄渺行於虛空當中。
片刻後,安道樂面前凝聚的一切又是復歸塵土一片,當中純白的靈氣迴歸到了安道樂的眉間。
聲音倏然停下,徘徊身遭的如豆幽火也已熄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