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2.最大規模的一批新人(第1/3頁)
章節報錯
一行人開始分組。
肯特,伊比,以及馬斯特原先的一個手下,三人負責開車前往中轉站基地。
這些人裡,也只有肯特對於路線是最熟悉的,這趟線他已經走了十來遍了,能最準確的找到中轉站基地的位置。
其他人,則全部在原地下車,透過地下通道前往赫爾託基地。
為什麼不讓一些人一起坐車呢?
原因其實也很簡單。
主要是中轉站基地附近,很難容納太多新人。
新人進入庇護所,第一件事就是洗澡換衣服,這是必須的。
因為誰也不知道這些人的衣服沾染了多少輻射塵,也不知道他們的衣服多久沒有洗過了,裡面有沒有什麼小蟲子也沒人知道,甚至就算是離開奧多庇護所是剛剛換上的新衣服,其實也乾淨不到哪去。衣服本身的乾淨程度就有待商榷,更別提這些人中佔絕大部分的礦工們,本身身體就不乾淨,換上新衣服之後也好不到哪去。
反正加入庇護所的話,他們肯定是要清洗身體的,首先就是要將身上原本的汙垢洗掉,其次就是洗掉沾染在身上的輻射塵,保證他們不會長時間遭受輻射汙染。
至於說那些舊衣服,庇護所將會有選擇性的回收。
比如說一些材料還不錯的,乾淨程度和完整程度也還都可以的,那就洗乾淨之後重新烘乾,留作後用。如果是那種實在老舊或者破損的,就儘可能挑選合用的部分,進行拆解。只有那些最差勁的爛衣服,才會直接焚燒銷燬。
這個回收舊衣服,其實是很有說法的一件事,不是隨隨便便就能做的。
安楷重生前,市面上就有很多衣物捐贈箱,收集到老百姓不穿的舊衣服,分門別類回收之後,進行二次利用。
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用於再捐贈的,捐贈給那些偏遠山區和困難戶,尤其是那些防寒保暖,且整體狀況還不錯的衣服,二次捐贈是一個很好的去路,既節省了社會資源,同時又能為困難戶提供一些幫助,降低他們的生活成本。
除此之外,還有一部分衣服,會進行拆解和材料的再利用。
比如說將可用於再生的棉毛、棉綸、滌綸、晴綸類等舊衣物交給專業的環保再生工廠,透過物理方法進行開松、分梳等操作,加工成農業保溫材料、建築和工業隔音材料、填充材料等,透過化學方法化學分解成聚酯纖維,重新制成再生布料。
另外還可以將部分不適合捐贈的衣物用於環保再造,將部分回收衣物再生的再生纖維、聚酯原料、再生棉帆布等重新用於紡織品生產,設計製成環保袋、收納盒、手套、靠墊等。
當然了,不可否認的是,無論是前世還是今生,必然會有人假借公益之名來牟利,講真的,這個事情距離安楷有些遠,他多少知道一些情況,也沒辦法阻止就是了。
但在他的庇護所內,怎麼想也不會出現這種問題吧。
所以他回收的舊衣服,肯定是要好好利用起來的。
上面那些課再生材料就不說了,像是皮毛類的服裝材料,採用的處理辦法也是同樣的,利用原有的材料,進行二次加工。
繼續做成衣服是不可能了,但做點其他東西還是沒問題的。
至於說焚燒最後的一小部分衣服,如果是和平年代,這個方式其實是最差勁的,雖說可能那一部分衣服確實是難以利用了,但直接焚燒還是太過容易造成環境汙染,真正有些水平的處理方,應該用更科學的方式去處理。但在安楷這裡,他是在沒工夫為如此少數的一小部分衣服就花那麼大的力氣,所以他只能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方式,那就是焚燒。
這就是安楷準備好的衣服的處理方法。
兩撥人分頭行動,整個過程可謂是無驚無險。
地面上,肯特三輛車開的速度飛快,就算有人想要阻攔,也最多是開幾槍了事,無論是喪屍還是倖存者,都難以阻擋他們。油門一踩,發動機一轉,三輛車很快就脫離了戰爭區域,一路揚長而去,只留下一地的尾氣。
而地下行動的小隊,也非常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