庇護所內部的戰鬥隊員越來越少,只剩下一個大隊還守護在這裡。其中還要分出一支中隊外加一支小隊,去看管地下的苦力。

苦力都在會所正下方的礦井裡工作,即便是此時此刻,也毫不停歇。

赫爾託這座城市,就建立在一大片礦區之上。

這裡在五十年前還只是一個小山村,當時的聯邦礦產中心還不在這裡,而是在西北方的另一個行省裡,聯邦政府十三個行省中,赫爾託所在的這個行省,原本是比較靠後的,各種資源都不夠豐富,只能說條件非常一般。

直到五十年前在這裡發現了超大型鐵礦,並且西北方的工業重鎮礦產資源逐漸枯竭後,這裡才迅速發展了起來。

只用了五年,就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村子,變成了一箇中型城市。

然後又過了十多年,這裡就成了一座人口數百萬的大型城市。

直到十年前,這裡的人口正式超過了一千五百萬,成了一個在這個世界都算得上是超大型的城市之一。

而經過五十年的開發,赫爾託城市下方的礦脈,其實早就已經被挖的差不多了。

當然不可能全部挖完,邊邊角角的地方總是有一些殘留的,只是因為開採難度太大,收益不成正比,所以開發的重心逐漸轉移。

不過這地方的礦產資源確實是太豐富了,不僅僅是鐵,銅、鋁、煤,這些礦產資源都很豐富,而且也沒有離開赫爾託太遠,就在周圍的群山之中,所以這座城市本身並不會因此而荒廢,只是腳下原本最早的礦井,卻是被人們遺棄了。人們不斷在已經廢棄的礦井之中加入各種支撐物,夯實地基,然後不斷的建造和擴大這座城市。

奧多庇護所的下方,深挖幾十米,就能夠打通一條礦道,然後讓苦力們住進去,在裡面生活和工作,人工開採那些曾經被人們遺棄掉的邊角料。

那些原本已經被人們完全看不上的“垃圾”,在如今這個時代也變得有價值起來,而且開採成本很低啊,不需要能源,不需要機器,只需要一些人工就行。反正都是苦力,提供一點食物就可以了,成本可以說已經被壓到了最低。

至於說為什麼庇護所不轉移到地下呢?

原因也很簡單。

因為地下結構太複雜了。

畢竟這些曾經的礦道,可不是一期工程一併規劃出來的,甚至都不一定屬於同一處礦場,所以開採的時候,礦道縱橫交錯,內部環境極其複雜。而且人類這種生物,但凡有辦法,誰又願意在地底過日子呢?當然,安楷庇護所除外,畢竟安楷這邊的條件真的太好了,住在地下不僅沒有任何陰暗潮溼的感覺,甚至比那些生活在地表的倖存者過得還要好得多。

這是因為他有系統。

那些沒有系統的人,自然就不會這麼做了。

肯特眼瞅著庇護所內的人越來越少,他也終於行動了起來。

馬斯特在外面攪風攪雨,這都是他們之前商量好的,而他的工作,就是從內部策反奧多庇護所的人,目標主要就是那些苦力。

其實用策反這個詞彙也並不是很合適,畢竟策反的定義,是指在敵對一方內部秘密進行鼓動,使其成員倒戈。而肯特的目標,主要集中在那些苦力的身上,這些苦力可不能算是真正意義上的庇護所成員,因為他們並非本意加入這個庇護所,這個庇護所壓根也不拿他們當自己人。

當然真正策反的目標也有,就是那些研究院,但是話說回來,這需要策反嗎?

只要奧多庇護所一完蛋,這些研究院和醫生肯定是需要再次依附其他人的,到時候肯特這個“自己人”,想來一定比外人更好說上話。

總之,馬斯特既然已經行動,並且頗有成效,那麼肯特也不能拖後腿。

他隨便用兩瓶酒(隊長配額)把喬尼灌醉,然後在喬尼昏睡的時候,肯特離開了自己的房間,看似隨意的朝地下室走去。

地下室這個地方,他之前來過,這裡原本是會所的地下停車場,如今卻是庇護所的倉庫所在。

肯特的到來,大多數人都沒覺得有什麼不對的,只有一個小隊長多問了一句。

“我來看看之前安排的消防措施有沒有問題。”

很好,很強大的理由,小隊長無法拒絕,也根本沒有拒絕的意識。

相比那些大隊長和中隊長,小隊長的話,就算是基層管理人員了,連奧多的會議都沒資格參加,自然不知道高層的一些變動和“衝突”。在他們眼裡,肯特雖然不是戰鬥隊的,但好歹是一個大隊長,地位遠非他們能比。能問一句目的,已經是極限了,除非有上面的命令,否則他們還真的不敢攔著肯特不讓他走。

於是肯特很容易的就進入了地下二層,並確定了這裡的防禦力量。

人很少,除了通往礦道的通道門口有四個持槍戰鬥員把守外,整個地下二層空無一人。

礦道內自然也有戰鬥員存在,不過那就距離比較遠了,就算真的發生些什麼,短時間內也是過不來的。

再加上地下一層和地上一層的守衛,滿打滿算,不到五十人的規模,這些就本上就算是如今肯特面前最大的擋路石了。至於說外面,以及更高的樓層上,那自然也是有戰鬥員的。可若是真的有人能衝進來,那外面的戰鬥員自不必說,要麼死光光要麼被俘虜,樓上的戰鬥員不敢輕易離崗,他們還要守護奧多。

結果就是,如果肯特想要在奧多庇護所還沒有被人從外部攻破的情況下,將苦力和研究人員帶走的話,他要面對的,就只有這不到五十個的戰鬥員。

不容易,但也不算太難,但卻不是他現在應該做的。

他還得等,等局勢更進一步變化,變得更有利於自己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