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過天來,休息好了的肯特,帶著剩下的八個隊員補充了子彈和手榴彈之後,便再次上路。

這一次他們無驚無險的完成了拉練,並在經歷些許波折後,成功登上了公墓所在山峰的山頂。

然而肯特卻並不怎麼開心,當然也並不怎麼生氣,總之是失望居多吧。

主要是因為一些隊員在登山過程中的表現,讓他有些不滿。

登山確實是一項比較有難度的運動,是體能與意志的雙重考驗,就算是專業的登山隊員,每次攀登高峰得時候,都需要做足了準備和休息才行。

肯特的隊員雖然經過了一段時間的訓練,但終究時間太短,效果也不太明顯。加上之前也從未進行過專門的登山訓練,以及防護服本身對呼吸的限制,所以這一次登山看似成功,實際上問題很是不少。

比如說想要登頂成功,最依靠的體能問題。體能說白了,就是那幾種屬性。

力量、速度、靈敏、平衡、耐力和柔韌等。

力量可以簡單的形容為人體的產力能力,它有著不同的表現形式。比如:最大力量、快速力量、和力量耐力等。

速度則代表了人體快速運動的能力。同樣,它也存在著不同的表現形式。如移動速度、動作速度和反應速度等。

靈敏代表了支配人體的能力,有些人喜歡把靈敏和協調分開並列討論,但其實是一回事。

平衡是人體保持姿態穩定以及重心穩定的能力,既存在於安靜狀態下,也存在於運動狀態下。

耐力就很簡單了,指人體持續運動的能力。由於人體的功能系統不同,所以耐力素質大致可以分為有氧耐力和無氧耐力。

柔韌則是指人體的活動幅度大小的能力,可以簡單的理解為關節活動度。

這幾大屬性,基本上已經涵蓋了一個人的身體的方方面面,換言之,登山其實是一項非常全能的運動,它幾乎涉及到了身體絕大部分的主要肌肉,以及人類軀體的幾個主要屬性。想要提升登山能力,自然是需要在整個身體上都進行強化,而非簡單的提升力量或者耐力那麼簡單。只不過力量和耐力,在所有屬性中,相對來說會顯得更加重要一些。

登山在測試一個人能力的同時,對訓練人的耐力和力量來說,同樣有著巨大的好處。

專業一些的登山隊員,肯定是要專門訓練耐力和力量的。

耐力方面,最大攝氧量的訓練需要長距離的有氧訓練,也需要進行高強度的間歇訓練。兩種訓練方式需要交叉起來做。訓練的方法和途徑非常大,選擇自己喜歡的運動,比如定時8KM,高強度HIIT,500米划船衝刺迴圈組等都可以。無氧閾值的訓練,則可以用無氧閾值本身或者稍低強度長時間運動提升。

最大攝氧量和無氧閾值交替訓練可以提升耐力。

力量訓練就更簡單了,就是不斷的強化肌肉訓練就可以,肌肉就等於力量,這是一個無比簡單的等式。

正兒八經的登山運動裡,行前的準備和訓練永遠都不嫌早。

肯特接手消防隊時間還太短,他的這些隊員也只是經過了初步的訓練,距離成熟還遠得很。

另外,他們此行,與其說是一種測試,倒真不如說是一種訓練。

畢竟人家真正的登山隊員,還需要配置專門的登山鞋和登山襪才行。

光是高幫低幫就很有說法了。

高幫登山鞋雖然可以提供你的腳踝保護功能,但幫太高或是不合適時,就有可能會導致腳踝不適。登山襪的道理也類似,這些是人家真正的登山愛好者需要考慮的,肯特他們可沒那個條件。

腿部肌肉對於消防隊員來說非常重要,登山同樣如此。所以肯特他們日常訓練內容裡,就有很多關於雙腿肌肉的訓練,這一次負重登山,也能訓練到雙腿。

而之所以選擇這一座地勢平緩,高度也不很一般的山峰作為攀登目標,說白了,也是肯特在主動降低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