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5.妄想與埋伏(第1/3頁)
章節報錯
壯漢無論如何也想不到,他們在這裡會踩到地雷。
其實這一路上,他們都是順著車輪的痕跡前行的。
也得虧是現如今,核爆炸過後,大量輻射塵飄飄悠悠落下來,外面也沒有什麼人類或者動物活動,地上覆蓋了一層厚厚的“落灰”,於是在車來車往間,便留下了深深的痕跡,加之最近一段時間一直沒雨沒風的,因此只要沿著這些車輪的痕跡,就能順藤摸瓜,找到和他阿門交易的人。
這麼想,本身是沒毛病的。
然而如果這夥人是正常的交易者,他們會選擇沿著大道前行,這是顯而易見的,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最準確找到車輪來時的方向。
但是這些人本身便心思不純,因此在沿途行走的時候,更習慣於貼著車輪印前行,或者走到一些能夠隱蔽身形的地方。
若是平常時刻,這樣也不是太危險……嗯,也不能這麼說。
平常時刻的話,道路兩側是有樹木和草地的,其實對於隱藏一顆地雷來說,這些地方的隱藏效果同樣不錯。而如今這個情況,這些人一個個的都帶著護目鏡,雖然地雷不好隱藏了,但這些人的視線也受到了影響,因而無法第一時間發現地雷,也就是理所當然的了。
但是不帶護目鏡也不行,因為輻射塵直到今天還在不斷飄落,事實上,頭頂那一坨坨連成片,覆蓋了整個天空的黑雲,就是由大量輻射塵組成的。
一般來說,核武器空爆後所產生的煙雲中含有放射性粒子,在風和重力的作用下,會邊降落邊向下風方向飄移。其中較重的粒子在數分鐘內即開始降落,24小時內降落在爆區下風方向數百千米的範圍內,造成近區沾染;較輕的粒子,在幾十小時至幾天內降落到下風方向更遠的地面,造成遠區沾染。
前世的時候,米國原子能委員會就認為,更輕的粒子隨風飄移甚至可以環繞地球,經數日、數月,乃至數年後方能降落到地面,造成全球性沾染。
如今就是這麼個情況,因為全世界所有城市都遭到了核武器打擊,結果形成的輻射塵雲層,飄飄蕩蕩的浮在空中,全部飄落下來,恐怕真的需要數年的時間才能做到。
核武器在地表或水面爆炸後,大量的泥土或水會被火球的高溫所汽化,並被帶入放射性煙雲中。當這些物質與可裂變物質或與其他中子已活化的放射性汙染物濃縮時,會具有放射性。
核武器爆炸的位置主要是兩種:空中和地面。
當核武器在空中爆炸時的謂之空爆,與地表爆炸相比,其產生的放射性沉降物會相對少一些。在半地面方式下爆炸,還會產生一種附加效應,即所謂“基浪”。
氣象條件其實對放射性沉降的影響很大,尤其是當地沉降。在雨雪的沖刷條件下,會加速當地沉降過程。在某些特殊條件下,如源於放射性雲層帶有大量落下灰的本地降雨,可能會使核爆炸順風區中的某個地域形成一個重汙染區。
然而當全球都被核爆炸洗了一遍地之後,氣象就被反過來影響了。如今這個世界,有風嗎?有。有雨嗎?也有。
但整體數量來說,是很少很少的。
因為輻射塵太多了,阻礙了陽光,遲滯了空氣的流動,在進入核冬天的現在,冷暖氣流對流這種情況雖然還存在,卻遠不如核爆炸之前那麼活躍。而且就算是有雨水,所能攜帶的輻射塵也非常的少,單獨的一兩場雨,或者偶爾出現一次降水的情況,根本遠不足以將空中的輻射塵全部帶下來。
更何況,全部帶下來的話,對於這些倖存者來說,危險性無疑更高。
如果輻射塵散佈於空氣中,雖然危害同樣巨大,但只要及時防備,還是能儲存性命的。可如果大於瓢潑或大雪風飛,輻射塵隨著這些雨雪大量飄落的話,那些藏於地下的倖存者們,恐怕又要大面積大規模的死亡一批。
當然了,就算如今這個情況,輻射塵的威脅也是極大。
雖說這玩意兒,總是要看收輻射量大小,才能判斷損傷有多嚴重。但如今這個情況,輻射塵在空氣中的總量,絕對是特別巨大的。
不說別的,直接接觸面板的話,短期內損傷效果主要因β射線的劑量和能量而定,面板受到落下灰中β射線照射的劑量愈大,損傷愈嚴重。
長期的話,由於輻射後期或延遲效應之後發生的輻射劑量和劑量等級範圍較廣。延遲效應可能會在照射數月後甚至數年後出現,其影響的廣泛幾乎涉及所有的組織或器官。輻射延遲可能出現的後果,有生命縮短、組織癌變、白內障的形成,慢性放射性面板炎、生育率降低和基因突變等。
總之,這些人如今穿著兩三層衣服,帶著護目鏡,其實並不安全,稍有不慎,可能就會受到輻射汙染。
但是他們也沒轍,作為庇護所內中下層的存在,上面釋出命令,他們就必須要執行,而且是很強執行的那種。
防護服是沒有的,就算在核爆炸之前就有所準備,但核爆炸前,全世界九成九以上地區的工業生產就都停了下來,只有以前生產出來的東西,新產品是不要想了。防護服這種東西本身對於老百姓來說又屬於是比較少見的用品,可能一座大城市裡,也只有相對其原本居民數量來說微不足道的一些存量。
這還得保證喪屍沒有破壞防護服,而且敢在核彈洗地前,就能將防護服拯救出來。
說實話,這個工作在當時來說也是很不容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