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盜版商的路讓盜版無路可走(第2/2頁)
章節報錯
王京華又問“咱們這麼大規模的製作,這次一共做了多少”
梅秘書答到“2000萬,是不是又嚇到你了?我當初聽到後也驚訝不已。國內現在最好的正版製作商,一盤磁帶也不過賣出了50萬”
王京華聽到後“完了完了,公司這次看來是保不住了,這也太胡鬧了吧?”
“王總,你先別急。我問你幾個問題,正版磁帶,在整個音像製品中所佔的比例是多少?盜版磁帶又是多少?”
王京華解釋“正版磁帶就我所知應該是在3%到5%左右,這跟盜版的速度有關係,以前我們做的時候,盜版4到5天才能出來,現在已經達到三天。”
梅秘書又問“王總您在這個圈子裡待了也很多年了吧?正版磁帶價格高,他高在哪裡?我們正常製作一盤磁帶的成本不會超過兩元錢,而正版磁帶的售價往往都是15元到25元之間。這就給盜版商巨大的利潤空間”
王京華想了想解釋說“這裡面不是一兩句能說清楚的,我就總體說一下吧。成本之所以高,是因為一首歌的出生,分得利潤的人太多了,詞,曲,歌手,包裝,推廣,渠道商,這裡面的除了渠道商,所有的成本都壓在了唱片公司手裡,唱片公司的新歌還沒有發行,它的成本已經達到了將近200萬,也就是說他需要賣20萬正版磁帶,才能保本。當然賣的越多,賺的越多”
王京華繼續說“以現在的市場規模來看,全華夏一年要發行1000本個人專題的磁帶,其中超過20萬本銷售的僅佔其中的30%,也就是說有70%是虧損的。而唱片公司要盈利就要保證這30%的利潤最大化。用盈利填補虧損。因此我們看到的正版價格普遍升高。”
“磁帶是一個很特殊的行業,唱片公司覺得這首歌能紅,他不一定就能紅,唱片公司又不可能把新歌先拿出來給大家聽一遍,再決定發行唱片吧!那樣的話,唱片沒發出來,盜版已經橫行了。沒有人會預知這首歌會不會大火?會賣多少?大家都是根據以往的經驗來判斷。每年在這上面栽跟頭的公司很多。”
“就現代的盜版商而言,哪首歌曲火了?盜哪首?唱片公司都是為他們打工的,唱片公司發行的個人磁帶, 10首歌能有兩首成為經典就不錯了,盜版商會把那些成為經典的歌曲,全部再盜版成一盤磁帶,賣的比正版多多了”
梅文化大手指一伸“精闢,王總,總結得十分精闢。利弊關係一言而蔽之。唱片公司推銷正版唱片的時候會把他其他虧損唱片的也算進去,這是導致他正版的磁帶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因無法預知唱片銷量的多寡,也導致唱片公司無法大規模的一次性大量生產。”
“您說的這些正版唱片公司所遇到的問題,在咱們這兒叫問題嗎?”
“詞,曲兒,沒有花錢,工作室直接送給咱的,咱們是安利潤分成給人家的。歌手,這些都是新人,錢低的可以忽略的不計。”
“推廣,我們這次有自己的推廣計劃,能花一筆費用,不過這次一炮打響之後,以後基本上用不了多少推廣費。”
“渠道商,呵呵。據我所知,公司現在已經有幾十萬個合作音樂店鋪渠道,傳統的音樂渠道合作商我們還看不上呢”
“猜猜我們生產一盤磁帶的成本是多少?一元錢,可怕不可怕,吃驚不吃驚。這裡面還欠著供貨商1000多萬嘞,公司這把也算是背水一戰了”
“盜版商,也並沒有像我們想象的那麼可怕,我們經過精確的計算,盜版商盜用我們的磁帶,他們也不敢上百萬本的盜版,頂多也就是幾十萬本,其生產的成本在一塊5到1塊八之間。銷售給零售商基本上是兩元五一本。而我們的成本呢?大量的採購大量的集中上市,我們的成本只在一元,給零售商的價格是三元。”
“市場上現在的正版磁帶,基本上都在15元以上,盜版磁帶在八元到十元之間。這跟磁帶盜版的水平有關,盜版的磁帶其音質差別很大”
“我們三元錢批給零售商,他們可以很順利的賣到十元以上,如果有人盜版我們的磁帶,兩塊五賣給零售商,零售商只能賣到八元。你是零售商,你會不會選盜版?”
“不僅如此,我們給每一個零售商鋪面前,都立了一個大明音響正版渠道商的牌子。他們既可以零售,也可以兼著批發,介紹新的零售商給我們。這個都是有提成的”
“相信我們的正版磁帶,很快就會遍佈全國,盜版的想再吃咱們這碗飯,可是困難重重嘍!”
王京華聽到這裡才恍然大悟,自己的東家下了這麼大一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