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京都電視臺的節目開始發酵。

無數的媒體跟風,這是這個時代媒體的一貫尿性。有熱點,有話題,有流量,大家一股腦的全上。

各大電視臺採訪車幾乎都堵在了京都京師大廈的門前,校長不得已又把保安拉過來了。

無數吃瓜群眾都在翹首以盼,京都電視臺昨天挖的坑,希望有媒體給補上。

各家大小報紙也紛紛的各種蹭熱度:

《朱家父子到底是不是華夏大陸首富》京都日報娛樂版頭條

《據知情人爆料,朱首富第一桶金來自於擺攤算卦》京都傳媒報娛樂版頭條

《我和首富一起偷過魚,朱家首富的二三事》京東小報娛樂版

《首富曾經是文藝青年,30歲娶貌美校花》某不知名晚報

《上山下鄉,朱首富在青年點的那些事》京都八卦報

由於太熱,朱有貴同志不得不在家休息。

父子倆答應京都電視臺做下一期的《社會觀察》

朱子明奮筆疾書,準備指令碼

“老爸,一切都寫好了。到了直播間,就按上面的說。”

“切記,不要怯場。您現在是全國首富,以後電視臺採訪報社專訪多到數不勝數。就好比您現在是演員,咱們呢,去錄播一場戲”

“這兩天抓緊時間把臺詞背會,沒事的時候,咱爺倆現場即興表演一段。”

在接下來的三天裡,在父子居住的小屋內。經常能聽到朱子明的聲音

“卡,不對不對不對。朱總,您這段明顯有點做作啊!表演的很不到位。用心,你懂嗎?用心!來我們再來一遍。”

“卡,面部表情不到位,聲音不到位。說到這段臺詞的時候,您一定是認真的。一定要給觀眾代入感。”

經過反覆的排練,朱總總算是入門了。朱子明滿意的點了點頭,老爸將來不投入到影視界,影視界就缺了一個老戲骨啊!

週末的晚上

《社會觀察》終於迎來了朱氏父子登上節目。

一般情況下,《社會觀察》這個欄目,會請某方面的專家和主持人共同研討某個社會現象,或批判或贊同,或者引人聯想。是典型的談話類節目。

今天是個特殊的日子,《社會觀察》欄目組,特意把拍攝地放在了京都電視臺的演播大廳,大廳裡坐滿著好奇的觀眾。正常情況下,綜藝節目裡的觀眾,都是有出場費的,平均每場大概是3到50元不等。(96年大概是在兩三塊錢吧!)

今天因為要跟首富親密接觸,很多人很早之前慕名前來,場地的座位太少,根本就不夠用。今天電視臺裡面的觀眾可是一分錢都沒得拿。有些人還特意從幾百裡外趕過來。

京都電視臺特意把這類談話節目升級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