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八方來投 第十一章 九江失守贛王薨(第1/2頁)
章節報錯
福京,議政殿內。
大殿前方跪伏著一人,此人正是九江郡贛王沈雲,派來求援的使者劉青平。
“臣,九江使者劉青平,叩見閩王殿下,殿下千歲千歲千千歲!”
“劉使者速速平身!”
“劉使者,吾兄沈雲如今身在何處?”沈道現在最關心的,是這個自己還小時,對自己照顧有佳的哥哥的安危。
劉青平聞言,抱拳顫聲道:
“回稟閩王殿下,臣出發之時,韃虜四十萬鐵騎滾滾而來,兵分思路已破九江,南昌, 鷹潭,撫州四城。大軍已達贛州城外五十里匯合。吾王尚還在贛州城中鎮守,如今已過五日,贛州城危在旦夕,懇請閩王殿下發兵救援!”
“贛州城內如今有多少守將軍士?多少百姓?”沈道再次問道。
“回殿下,贛州城內,如今剩餘五萬守城將士,城內二十萬百姓,吾王已派軍士送出城,正往閩越而來。”
“上月,我與皇兄去信,提醒皇兄提防韃虜南下,早做防禦。為何如今這般不堪一擊?”沈道難以置信的問道。
“唉……殿下有所不知,吾王收到殿下的信件之後,極為重視。當下厲兵秣馬,將十萬主力大軍,調往九江城鎮守。奈何九江城的府軍統領貪財好色,早已被韃虜所收買。在激戰三日後,於深夜開啟城門,令韃虜們長驅直入。
十萬大軍雖死守九江城,但無城池依託,已經無力抵擋韃虜鐵騎,十萬大軍幾乎全軍覆沒。城破之後,韃虜縱兵屠城,燒殺搶掠無惡不作。之後兵分四路一路南下,勢如破竹。因為主力大軍全部調往邊關,其餘州府,僅有三千府軍留守,已無法阻擋韃虜南下之勢。”
“吾兄為何不撤往閩越?”沈道著急道。
“殿下……”劉青平說到此處已經泣不成聲。腦海中不由浮現出九江王沈雲的身影。當時劉青平也是這麼提議的。
贛州府衙,大堂上首,贛王沈雲披盔戴甲,正中居座,下首是一眾文臣武將。
“諸卿,城內百姓可曾送出城?”沈雲環顧一週問道。
“王上,城中二十萬百姓,已經護送出城,前往閩越。贛州各地分屬官員,也在前日收到詔命後,開始緊急動員當地百姓南遷,想來都已經動身了。”左相劉青平彙報道。
“嗯,那就好!如今之計,唯有讓百姓們南遷,方能逃出生天。”沈雲點了點頭,沉聲說道。
隨後沈雲將目光放在了僅剩的十六名武將身上,沈雲緩緩的站起身,踱步到案前。深吸一口氣,下定了決心,目光堅定。緩緩開口,沉聲說道:
“諸將軍,十三年前,韃虜犯我大晉疆土,殺我大晉子民,辱我大晉妻兒。而今韃虜再次前來擄掠,肆意屠殺,我九江郡死於韃虜屠刀之下的百姓,已有四十萬之眾。而當中,就有我們的親人,我們的父母,我們的兄弟姐妹,和我們的妻兒。
諸將軍,前方是四十萬韃虜鐵騎,後方是我九江郡僅餘的四十萬百姓,你們可敢與孤一起,就在這贛州城內,為死去的親人復仇,為身後的百姓贏得一線生機,與贛州城共存亡,與韃虜們一決死戰!”
“臣等願與贛州共存亡,與韃虜一決死戰!”
“臣等願與贛州共存亡,與韃虜一決死戰!”
“臣等願與贛州共存亡,與韃虜一決死戰!”
……
僅剩的十六名武將,同時出列,齊聲怒吼,吼聲震天。
”
“王上,不可啊!韃虜四十萬鐵騎壓境,如今我九江郡僅餘五萬兵力,敗局已定,無力迴天。不如撤往閩越,向閩王求援,以圖再戰!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啊王上。”劉青平急聲勸阻沈雲後撤,堂下文官已跪了一地。
沈雲目光堅定,擺手止住劉青平。望下大堂之上跪滿的文官們,振聲說道。
“覆巢之下,豈有完卵?贛州已經是九江郡最後一城了,孤若是撤了,等待我九江郡百姓的,就是韃虜們的屠刀!九江郡的百姓是孤的子民,孤是九江贛王,就是他們的天。如今鐵騎壓境,孤能做的,就是為孤的子民,撐起贛州城頭頂上,這僅剩的一片天,讓他們逃出去,活下去!”
“王上,君辱則臣死!王上既已決定,那臣便為王上牽馬背劍,與韃虜一決死戰!”劉青平跪地俯首,振聲道。
“臣等一同前往,與韃虜一決死戰!……”堂下幾十名文官,皆跪地山呼。
沈雲看著這滿堂的文武,心中感慨萬分。面對死亡時,往往會將人性不為人知的那一面都展現出來。這就是所謂的人間百態。
沈雲知道,雖然文武百官口口聲聲說著與韃虜決一死戰, 但真正願意與韃虜一戰的,又有幾人?更多的是,低頭山呼的那一刻,腦門冒汗,眼珠亂轉,腦筋急轉,思考者要怎樣逃跑?要不要開啟城門放韃虜進來吧?對此,沈雲也沒有辦法,總不能把文武百官都斬了吧!?也罷,就把他們都打發了吧,省的到時給孤下絆子。想到這裡,沈雲不由心裡發苦,只能仰天長嘯!
“哈哈哈,好,孤有你們這批忠臣陪著孤,也不枉此生了。但,你們不能去,孤還需要你們做更重要的事情!”
……
沈雲說完,眼眶已經發紅,抽出腰間寶劍,手掌輕撫劍身。緩聲道:“劉愛卿,孤給你在最後一道詔令,劉青平聽令!”
“臣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