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主莫要謙虛,李家主今日善舉,大公無私,本官甚是欣慰。若天下商人,都能如你這般,心懷大仁大善。這天下,就會少餓死很多人哦!對了,這位小公子,可是你的孫兒?”蘭虞轉頭看向李皓峰。

“參見大人,晚生李皓峰,正是李家第三代子弟。”李皓峰拱手欠身一禮,回答得不卑不亢。

蘭虞內心一怔,暗道:“咦!此子小小年紀,見到本官,還能如此鎮定。表現得不卑不亢,此子,不簡單啊!”

“呵呵,原來你叫李皓峰啊,小皓峰,能否告訴本官,你說想接收一部分難民,並僱傭他們做工,為什麼要這麼做呢?”蘭虞見李皓峰表現不俗,便存著考校李皓峰的意思。想深入瞭解,李皓峰的心性如何。

李皓峰也想借助官府的力量,最大程度的安排下這批難民。權衡了一下措辭後,便開口分析道:“回大人的話,晚生見這百姓實在可憐,他們背井離鄉,落難至此。身無長物,又無田地耕種,他們現在祈求的,也只有官府一日兩次的施粥了。

我看了鍋裡,一鍋粥五升米,這雖然不能吃飽,但也絕對不會再餓死。

但這後面,肯定還會有更多的難民前來。這對州府來說,也是很大的負擔。

長此以往,靠州府賑濟。難民們倒到時已經習慣了,每日到此領粥,不用勞作也不會餓死。

倘若哪天州府糧倉空了,無力再賑濟。到時如此多的難民,可是會出大亂。

所以,晚生才有僱傭難民做工,以工代賑的想法。只是,我李家能力有限,尚不能僱傭太多的人!如果有刺史大人幫忙的話,那事情就可以完美解決了!”

蘭虞見李皓峰的分析,條理清晰,考慮得長遠周到。不由德暗暗心驚:此子的智慧卓絕,深謀遠慮,高瞻遠矚。

這以工代賑的方法,連我都沒想到,此子生在汀州,實乃汀州之福。此等大事,憑藉李家一家之力,實在難以辦到,州府必須全力支援!

“嗯,以工代賑,妙,此法甚妙!這汀州府的官道,近些年損壞嚴重,剛好需要重修。

這汀江,給汀州百姓帶來便利的同時,也時常伴有水患,這河堤,也該加高,加厚了。

嗯北方戰亂連年,汀州雖佔地利,尚不曾遭刀兵之禍,不過防患於未然,這城牆工事,也該修繕了!妙!妙!妙啊!”

蘭虞也是心思通透之人,話說,能當上一州刺史,又怎麼會是易於之輩?所以一經李皓峰提醒,當即如醍醐灌頂,心思急轉,想起好幾個以工代賑的工程專案。

蘭虞為官二十年,心裡是實實在在的裝著百姓的,是難得的好官。

此時難民的事情得到解決,心中一塊壓抑著的石頭,終於放下。不由長舒一口氣,轉身便向李皓峰深施一禮,“謝小公子指點迷津,請受本官一拜!”

“啊,大人,您這是做什麼?”驚得李皓峰連忙閃身躲過。

“刺史大人,使不得,使不得,小子何德何能,豈能受您如此大禮!”李元常也是大吃一驚,驚慌道。

“誒,李家主,此言差矣,小公子智慧超群,深謀遠慮。這以工代賑,不但解決了難民的生存問題。更是解決了汀州府數個隱患,實乃百姓之福,汀州之福。小公子應受此禮!”

李皓峰聞言,心中感慨,上前一禮,道:“刺史大人,心繫百姓,愛民如子,才是汀州之福,百姓之福!”

“哈哈哈,小公子著實是個妙人!事不宜遲,本官這就回去寫奏本,將此間事情快馬呈報閩王殿下,求殿下定奪!諸位,此間就先拜託各位,本官先行。”說完抱拳一拱手,轉身帶著衙役們向城內走去。

“大人,慢走!”

李元常領著李皓峰行禮,目送蘭虞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