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2章 被看穿了底牌(第1/2頁)
章節報錯
完了!
這傢伙竟然真的早就盯上了計程車這塊市場!
望著眼前這個笑意吟吟、只是目光深邃的彷彿能夠看穿一切的年輕人,這一刻,劉瑞雲知道自己的小算盤打不通了:既然他張起航已經察覺到了這塊市場,並且敏銳的將奧運會與純電動車捆綁在了一起,那麼如果繼續裝傻就是對自己智商的不尊重了,難怪張起航這傢伙能夠帶著華騰集團走到現在的位置,他確實很有兩把刷子。
緩緩的點頭,劉瑞雲道:“不瞞張總你說,我們確實考慮過使用你們的D1純電動車作為計程車來使用,為此我們還開過一次會討論過這件事,但最終還是放棄了,你們這個車實在是太貴了,要36萬啊,這個價格都能買4輛計程車了!”
不少人都是點頭,覺得劉瑞雲說的沒錯:領導不是沒考慮過,而是在考慮過之後放棄了啊,不過話說回來,也能理解,一輛計程車就要36萬,那確實是太貴了!
張起航的臉色未變,點頭道:“36萬確實不便宜,領導們考慮的也有道理,不過,瑞雲同志,我說句實話,我覺得伱們的計算方法不太對。”
聽到張起航的這話,已經隱隱猜到了他會說什麼的劉瑞雲,此刻內心已經開始苦笑起來,可他還得裝作不知情,訝然的道:“怎麼不對了?”
張起航直言不諱的說道:“你們只計算了車輛採購成本,卻沒計算D1純電動車投入市場之後,對京城的節能減排和環保工作做出的貢獻,而且,國家對於節能減排以及環保工作都是有專項經費的。
將一萬輛傳統燃油計程車替換為零汙染、零排放的純電動計程車,能夠減少多少汽車尾氣排放和汙染?能夠對節能減排工作和環保工作帶來多大的幫助?放在其他行業,要取得這麼顯著的成果,需要多少經費支出和其他方面的成本?”
望著劉瑞雲,張起航笑眯眯的道:“現在,你們只需要將這部分經費作為補貼,補貼給計程車行業,就能夠取得一樣的成果,不是也非常好嗎?”
“……”
現場的人,除了馮老爺子和劉瑞雲之外,有一個算一個,全都呆住了:咦,這筆賬還能這麼算?
下一刻,大家就反應過來了:對啊,這筆賬為什麼不能這麼算?!
都是為了節能減排工作和環保工作做貢獻,只要切切實實的的做出了成績,為什麼不能將這筆經費以補貼的形式給計程車行業?
也就是說,真的可以將節能減排和環保方面的經費以補貼的形式發放給計程車行業,幫助計程車行業將傳統的燃油計程車升級為零汙染、零排放的純電動計程車,在幫助節能減排工作和環保工作實現階段性成果的同時,順便把我們的D1純電動車賣出去?
想到這,大家忍不住想到:莫非張總早在幾年前就看到了這一點,所以才堅持要上馬D1純電動車專案?
嗯,肯定是這樣的!
越想越覺得有道理的眾人,看向張起航的目光頓時變的灼熱。
張起航都已經把話都說到了這個份上了,如果劉瑞雲再說“我們還沒考慮過,需要討論一下”,那就是侮辱大家的智商了,他沉吟了一下,點頭道:“這個辦法不錯,確實值得考慮,不過張總,想要讓司機師傅們接受純電動車,一個前提是必須保證他們的收入不下降,你們算沒算過大概需要補貼多少錢、並且後續充電成本要壓低到什麼程度,才能夠保證司機師傅們的收入與現在持平?”
“這個我們還真的算過,”張起航應道:“每輛車需要補貼20萬,並且保證每度電的價格不超過1.2元,才能夠保證司機師傅們的收入以及充電站的建設開支和後續的基本運營。”
聽到這話,不止是劉瑞雲,環保部門的其他同志紛紛皺起了眉頭。
一輛車補貼20萬,一萬輛車那就是20個億啊,20個億,即便是對於京城而言,也是一筆巨大的開支,與這20個億相比,電費的補貼反倒是不算什麼了。
斟酌了片刻,劉瑞雲說道:“張總,單車20個億,這個補貼成本太高了,我倒是有個建議。”
“您請說。”
“你們有沒有計算過,如果D1這款車的年產能達到3萬輛,成本會下降到什麼水平?”
張起航眉毛一揚:“年產三萬輛?”
“對,年產三萬輛,”劉瑞雲點頭道:“不止是我們京城需要純電動計程車,我想深城、鵬城、滬城這些城市也需要,如果這個車的成本能夠降低到一個大家都能夠接受的程度,我相信大家願意一起採購,透過規模效應來降低成本,唯一的問題就是不知道這個成本能不能達到我們的要求。”
多方聯合採購?!
劉瑞雲提出的這個要求,讓華騰集團的各位高管們頓時精神一振:還可以這樣嗎?
大家心裡其實都明白,華騰D1如此高昂的價格,確實非常不容易推廣起來,想要降低售價和成本,唯一的辦法就是透過規模化生產來降低成本,但此前的問題是,華騰集團根本找不到這麼多的客戶,自然也就談不上降低成本,現在好了,如果能夠聯合多方地市一起採購,這確實是一個不錯的路線。
張起航思索了片刻,覺得這個辦法確實不錯,但隱藏的問題也很大:“如果真的能夠達到年產3萬輛車的規模,我有把握將成本降10萬,但現在有個問題。”
能夠降10萬?
劉瑞雲心中一喜:如果能夠降10萬,單價26萬的話,那就好操作了。
他連連點頭道:“什麼問題,張總你說。”
不管是什麼問題,大家一起商量著解決唄。
張起航也不客氣,直接說道:“產能的提升不是一天兩天的事,需要各個環節密切配合,最樂觀的情況,也要差不多一年左右的時間。”
劉瑞雲想了想,點頭:“嗯,差不多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