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是這些貴族在秦凌雲伸出邏些城之時異常老實,不敢犯事。

他也會想辦法引誘人出手犯罪,以此來為律法立威。

一個犯了事得罪了自己的葛丹,還不足夠讓所有人為之感到懼怕,只有真正因為貴族與平民之間起了衝突,在公平的律法之下讓貴族接受到制裁。

這才能讓所有貴族對於律法感到害怕,讓所有平民感到依賴。

在這種人人平等的制度之下,人們不再對貴族感到懼怕,遇到了欺辱可以反抗,有地方可以尋求庇護,正義能得到伸張。

只有如此,才是秦凌雲想要看到的局面和結果。

未來會怎樣他不知道,也許貴族受不了律法的壓迫而選擇暴起,推翻現有的制度。也許他們迫於大理和秦凌雲的壓力而選擇屈服,另想辦法制衡司法和立法部門。

但不論是哪一種,都沒有關係,哪怕吐蕃因此大亂,集結大軍攻打大理都沒事。

他只是要在這一過程之中累積經驗,找到不足或者失敗之處,然後在未來的相當一段長的日子當中調整之後運用到大理。

吐蕃能因此而壯大當然更好,但是若是因此大亂,也沒關係。他會有辦法將引發亂局的人給鎮壓,之後再繼續他的實驗。

尕喳爾在弄明白這一切之後,果斷的選擇了與秦凌雲站到一邊。

放棄了贊普的競爭,直接要下了執法大權。

相比於費腦費心的立法權,他覺得自己更適合得罪人的執法權。

既然想綁在秦凌雲的大腿上,那就不要去考慮害怕得罪其他貴族。

所以,在接下來的日子裡,尕喳爾閉門不出,將自己關在屋子裡,根本不與外界接觸。

這也讓許多想打探烏爾部虛實以及想法的部族通通鎩羽而歸,但同時也明白過來,尕喳爾應該是放棄了這一次的贊普競選。

至於原因,許多人都猜測是葛丹的下場,引起了他的兔死狐悲之意。

盛極而衰這個道理大家都明白,葛丹的所作所為導致他的部族也跟著衰落。

烏爾部自然而然的就成為了最大的部族,若是這個時候尕喳爾再當上贊普,權勢過大的情況下很難不引起秦凌雲的警覺。

隨之而來的很可能就是各種打壓,所以尕喳爾選擇了急流勇退。

這是外界統一認可的答案,至於真實情況到底為何,除了那日被尕喳爾叫去議事的幾人,其他人無從得知。

秦凌雲在得知此事後也是暗讚了一聲,這傢伙還是有點頭腦的,沒被權勢給衝昏。

日子一天天過去,貴族們彼此交流的越發頻繁和激烈。

許多人甚至因為沒達到自己預期的目的而大打出手,甚至出現了致人傷殘的事件。

但這些都與秦凌雲無關,現在律法還沒出臺,貴族們可以肆意的放縱。

可一旦等到所有體系確定以後,再出現這等情況,那就有的玩了。

他已經找好了幾個小部族,讓他們來接手立法部門,相關的律法甚至都幫這些人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