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炮的轟鳴聲不絕於耳,夾雜著西北軍狂放的笑聲。

什麼叫痛打落水狗?

當天亮之後,西北軍的將士拿著弓弩朝不斷在水中掙扎的蒙人射擊後,這個詞被李勇大笑著喊了出來。

玩偷襲?

在蒙國的那五萬軍隊還沒有來之前,西北軍就已經在黃河南岸佈置好了一切。

想在這上面做文章以此開啟局面,恐怕吐蕃贊圖和蒙人想得有些太簡單了。

想要渡河,除了拿人命填充,強攻一途,再無他法。

第一次的偷渡計劃,蒙人和吐蕃聯軍以失敗告終。

當然,這個偷襲的失敗,其實是在鐵木真的預料之內的。

早在他們出發之前,鐵木真就交代過,一待開戰,用一萬人馬夜間偷渡。

成功固然好,若是失敗了,剩下的,就交給西方的那些人。

強攻這事,蒙人不幹。

我們已經在開局就送了數千人進去,從任何角度都能說得過去。

西方人多,讓他們開啟局面之後,待到真正安全之後,蒙軍在過河。

這既是節省了兵力,又能堵住吐蕃贊圖的口。

讓他完全沒有理可挑,我們不是不上,而是一開始就送進去了數千人,我們攏共五萬。

你不想我的人還沒渡河就死個精光吧?

那樣的話,我們蒙國有理由懷疑你結盟的緣由是不是想在背後捅刀子。

事實也正如鐵木真所料,西北軍早就有所防備。

短短一個時辰的時間,蒙人就損失了三千餘人。

接下來,除了讓西方的人用命填河之外,別無他法。

吐蕃贊普一上來就被鐵木真小小的算計了一把,而且他也看出了這裡面的門道。

自然很不爽,但是為了將來,為了乾朝的財富。

犧牲再大也要硬著頭皮上。

甚至沒等第二日,就在吃過早飯不久,強攻就開始了。

一上來就派出了五萬人,強行渡河。

而西北軍這邊,守在河邊的只有兩萬人,指揮官是李勇。

見到對方拉得老開的隊伍,李勇的命令很簡單,能用炮轟就炮轟,不行就拿弩箭射。

反正給我往死裡打,不讓一個敵人能登陸。

不行的話還有小型投石機,投燃燒*彈,燒了他們搭建的浮橋。

除非是五萬人下餃子,全數游過來,不然別想從搭好的橋上過來。

拆浮橋最主要的原因倒不是防止人過河,而是馬。

只要浮橋不搭建好,那些戰馬一匹也別想到達對岸。

而沒有牲畜的敵軍,糧草這些就無法運輸,這仗不打自敗。

整整一日的廝殺,或者說是單方面的屠殺,五萬人殺的只剩兩萬,吐蕃贊圖這才鳴金收兵。

一天下來,死了三萬人,一個登陸對岸的也沒有。

乾朝的弩弓上箭速度太快了,而且這群西北軍的弩弓命中率,那真是點射點殺。

只要進入射程,立馬中箭斃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