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6章:以不變應萬變(第2/2頁)
章節報錯
他只要帶著人守好第一道防線,不讓敵人如破他的防守,這一戰便是勝利。
所以,在吐蕃贊普的那些人沒來之前,不論是蒙人也好,還是吐蕃人也罷,這戰就打不起來。
突襲西夏,只是為了給大乾一個出其不意的下馬威。
岳飛起初收到訊息後也是著實被嚇了一跳,甚至一度想發兵去救援。
後來想著姚奇那裡根本沒有訊息送來,應當是無礙。
在國事面前,他們可不會什麼要面子,活受罪。
一旦守不住,或是那裡需要支援,立馬便會發訊息出去給雙方。
西北軍加臨安軍,外加一支水軍,他們其實是連成一線的,目的都是為了守衛黃河。
蒙人也好,吐蕃人也罷,休想在他們眼皮子底下過去。
小股的兵力活血可以偷渡過河,但是大批的軍隊,絕對沒有這樣的機會。
鐵木真得知自己的第一炮打響之後,立即將訊息傳遍三軍。
一時間蒙人士氣大漲,跟著這位成吉思汗南行,為了那中原潑天的財富,所有蒙人無不戰意高昂。
而吐蕃贊普等人得知這個訊息,信心陡然大增,便是連行軍的速度也不自覺的來快。
生怕去的晚了,這場戰爭就沒他們什麼事,最後淪為看客。
鐵木真用事實告訴他們,乾朝,其實也就如此。
除開臨安軍,餘者,盡皆不堪一擊。
總而言之,鐵木真用最小的代價起到的最大的作用。
不論是自己的蒙國,還是吐蕃贊普的西方大軍,士氣瞬間高漲。
嗷嗷叫著朝乾朝邊關衝來,欲將這個富庶的中原劫掠一空,然後去取而代之。
反觀乾朝,除了臨安軍和西北軍渴望一戰,其餘邊軍盡皆士氣低沉。
臨安,訊息以最快的速度送達到了王珏的手上。
是姚奇親筆書寫,心中提起此事只有寥寥幾筆。
並且把鐵木真的目的及打算看得清清楚楚,言語之間對其充滿了鄙夷。
並揚言不論西邊來多少人,都會讓他們盡皆喪生於黃河之畔。
信上的內容很明顯,就是安臨安君臣之心。
西北有他在,絕不會有失。
除了王珏,和有數的幾個大臣相信了姚奇的話。
其餘之人盡皆憂心忡忡,不少已經得到訊息,蒙國和西邊的那群蠻子聯合向乾朝而來。
西北軍加臨安軍再能戰,不過二十餘萬人。
如何能抵擋敵軍的數十萬大軍?
於是,各路大臣紛紛上奏,請求調集其他地方的軍隊給予支援。
但是王珏將這些奏摺紛紛留中不發,或是飄沒。
岳飛早已有言,其餘地區的軍隊萬萬不可輕動,燕雲和西北有他與姚奇足以。
其他地區的軍隊當死守所負責的區域,以防這邊蒙國的小股精銳偷襲。
萬一防線被撕開缺口,後果將不堪設想。
王珏對此深以為然,並且在宮中還和樞密院的一些老將推演過。
結果也正如岳飛所言,尤其是面對鐵木真這麼一位狡猾的敵人,任何一個小的錯處一旦被抓住,就可能釀成大禍。
所以臨安方面並沒有因為西夏那邊的十數座城池丟失而有所動作。
一切,都在王珏和岳飛當初計劃的那般,以不變應萬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