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不可能會犯這種低階錯誤,若是換了其他人,也許這條計策就成功了。

但是自己領兵打仗這麼多年,之前又一直在搜尋這群地老鼠的蹤跡。

也就意味著自己對他們的關注度其實是很高的,哪怕是戰爭即將打響,也不可能會對他們放鬆警惕。

即便是將來開戰,甚至自己不再蒙國之內,也會留下後手限制他們。

錯,就錯在自己的人設立得太好,太有本事,太過完美。

老銀幣如何會犯基礎錯誤?一旦有,那絕壁是老銀幣的陰招,等著你上套呢。

果然,在見到這一招無效後,鐵木真也不裝了,直接加大了搜尋排查力度。

陰招不行就來明的,加強壓制,壓得他們抬不起頭,這樣才方便自己接下來的調兵遣將和排兵佈陣。

而且,信鴿這玩意如今想要放出去,只有到城牆之上才被允許放飛。

但凡各城內敢放鴿子者,一經發現,立即以細作論處。

這也杜絕了飛鴿傳書的隱秘性傳遞,甚至進出城都會加大搜身力度。

攜帶訊息信件?沒可能的,一個個給你都揪出來。

這樣一來,特種隊等人確實是被壓得頭都抬不起來了,別說打探訊息,如今只要能保住自己就已經是阿彌陀佛了。

而吐蕃那邊,西北軍倒是不斷的派出探子前去打探。

相比起蒙國那邊,這邊就顯得輕鬆多了。

一是吐蕃人估計不怎麼注重戰前情報的蒐集以及反蒐集,二則是其本身實力也比不上蒙人。

所以一隊隊的西北斥候不斷的遊走在西方大陸的邊緣,一條條訊息被整理成冊,而後送往姚奇手上。

姚奇根據這些不斷分析著吐蕃的實力,以及將來可能會遇到的問題。

然後做出各種預案進行預演,並分配任務。

西北軍十數萬人,每一個軍隊都有各自的任務以及預案。

這些東西被不斷的層層分解下去,大到萬人隊,小到每一個士卒,都能十分清晰明確的瞭解自己將來在大戰中所處的戰區和使命任務。

哪怕出現變局,這些預案給到他們被熟記後,根本不用擔心還會出現變故。

大家只要按著章程行事,或主動進攻偷襲,或堅守陣地,或潛伏不出。

比起臨安軍來,這裡確實更加的輕鬆愉悅。

而且,姚奇還專門留了後備力量,並沒有全數將兵力壓到防線上。

單純的防守可不是他的作風,防守反擊,從被動到主動,這才是臨安軍的優良傳統。

再退一步說,萬一鐵木真突施辣手,主力軍並沒往幽州而去,而是衝著西北路來。

想從這邊開啟缺口,這後備力量就是拖延時間的一堵牆。

姚奇會用行動告訴鐵木真,來吧,哥一直在防著你,就等你來。

即便蒙軍不來,打退或者限制住吐蕃大軍後,這支力量就是開赴蒙國境內,打響反攻訊號的第一槍。

到時候,配合燕雲地區的乾朝軍隊,裡應外合,前後夾擊,蒙國焉有不敗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