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球軍發起的衝鋒自然被蒙人看在眼裡,萬人的集團衝鋒揚起了無數塵土。

可此時蒙人的將領已經衝到前方,想讓船上的人儘快做好準備。

大理的火銃不是他們能抵抗的,大理的海上力量也不是他們能打得過的。

面對著人數、裝備、技術任何方面都被碾壓的敵人,蒙人不得不選擇性的做出了避讓。

這不是膽怯,而是第一次下海,鐵木真給他們的任務就是見到大理人就跑,只要出去逛一圈,活著回家。

將經驗累積起來,那麼這次的行動就算圓滿完成。

所以,在見到琉球軍的第一時間,蒙人將領就選擇了逃跑。

只要能活下去,逃跑並不可恥。

當他衝到船隊附近大喊起錨準備撤離後,身後的琉球軍更近了。

回過身,見到此等情況。

蒙人將領立即下令,留下一千人斷後拖延時間,為其他人爭取上船的時間,和轉移財物的時間。

留在最後的蒙人接到軍令,知道這是必死之行,但為了蒙國,為了鐵木真,也為了這一趟一起出來的袍澤。

他們毅然的接受了命令,調轉馬頭朝著後方衝去。

好在琉球軍沒有使用火銃,不然這一個衝擊瞬間就會被打成篩子。

而且,馬戰正是蒙人所擅長的,所以以千人擋萬人,也不盡是蒙人首領慌張之下胡亂下的命令。

這是有可能完成的,甚至操作得當,這一千人不見得就會全軍覆沒。

這一下變故也確實給琉球軍制造了不小的麻煩,儘管沒有對他們造成多大的有效殺傷。

但是他們的速度明顯被放緩了,而其餘的蒙人趁此機會已經來到海邊,抓緊時間上船運送財物。

琉球軍的師長見狀,立即下令分兵,讓兩隻千人隊從兩側繞過去。

蒙人可以減緩他們的速度,那他們也可以以彼之道還施彼身。

同樣派人減緩他們的速度。

同時,他還派出了一支百人隊,令他們一人三馬,迅速趕往最近的港口調集船隻。

蒙人是肯定能跑掉的,不管跑掉多少,但以目前的情況來看,琉球軍估計是留不下所有蒙人。

但是這個恥辱,必須要血債血償。

範我大理者,雖遠必誅。

這支蒙人的船隊,必須要盡數葬身海底。

若是讓他們就這般大搖大擺的回去了,那大理的顏面何存?琉球軍的威名何存?

哪怕是調集來的是商船,也比這些蒙人的船隻要好上不少。

大理如今的造船技術,完全就不是剛剛起步的蒙國可以比擬。

哪怕那些工匠是從遼東金國擄來,學會了些大理的造船之術。

但秦凌雲做事何時不留後手了?交給金國的,不過是當初他玩剩下的。

最好的技術以及核心,可都在大理。

而且,這名師長斷定,這些蒙人就是瞎轉悠來到此地,完全就沒有海圖。

在沒有海圖的情況下航海,多麼危險就不說了,航行的速度一定不會太快。

能從蒙國到達這裡,已經是撞了彌天大運,還想著惹了大理之後全身而退?

從這些蒙人的反應來看,他們要是早知道這裡是大理的屬地,估計都不會下船,跑都跑不贏。

蒙人將官見到琉球軍分兵前來襲擾自己這邊,一咬牙,親自帶了千人前去阻攔。

只不過與前面那千人敢死隊不一樣,他打的是將這兩千琉球軍打個對穿,最好是能弄到幾把火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