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凌雲也不怕岳飛將這些東西推廣道乾朝全軍,這上面的東西,乾朝想要徹底學會,首先就要花費大量的錢財來養人。

除了臨安軍,這些錢財若是到了其他將領手裡,你還指望他們會練兵?怕是頃刻間便入了自己的腰包。

除了臨安軍,其他地方根本玩不轉,頂多王珏當初的那支私兵能學習一二。

隨著戰爭形勢的改變,這些東西遲早過時,到了那時候,琉球軍又會有新的操練之法出來。

只要不斷的保持著向上的勁頭和姿態,大理就永遠不怕乾朝從他們這裡學了先進技術和理念過去。

一步領先,步步領先。

要知道大理的工農商可都是齊頭並進的,若是有一方落下,其他的也勢必會受到影響。

乾朝想要超越大理,還有很長很長的路要走。

無論是哪一方面,秦凌雲絲毫不擔心乾朝將來會將槍頭掉轉過來朝向大理。

因為,他們根本打不過大理。

燧發槍如今已經研發完畢,正在批次生產運用於琉球軍中。

比起之前的火銃,裝藥填彈速度更快,產生的硝煙更少,射程更遠,威力也更大。

所以,在臨安軍擴軍完成的半年後,大理與乾朝達成了第一批兩萬支火銃的買賣。

當乾朝的貨款到位之後,這些堪稱時代的利器被立馬送往了北方的臨安軍中。

當岳飛得知訊息後,樂得都要瘋了。

火銃的威力,在遼東的時候他可是親身經歷的,有此神器在手,蒙人的騎兵有何懼之。

再配合上火炮,還有那種小型投石機,岳飛甚至覺得只要火銃能滿配全軍,在得力的訓練之後,不用等鐵木真打起來。

反擊的號角可以直接吹起來,直接打到北方去。

這種心態多少有些膨脹了,畢竟當初那一戰固然是火銃的威力巨大,不費一兵一卒的消滅了數倍於己的敵人。

但是,地形的優勢,才是那一仗取勝的關鍵。

若是在平坦的地區,對方只需要將隊伍分散衝鋒,以一部分人的犧牲為代價,左右兩邊夾擊之下,便能讓火銃部隊盡數覆滅。

火銃強則強矣,但缺點也很明顯。

他的最強點就在於只要火力足夠,能瞬間形成一道火力線,讓敵人根本無法突破這一條防線。

但是弱點便是移動能力不足,在進攻時移動緩慢,而且不能騎在馬上運用。

必須是下馬組成三排輪換式陣形,以輪換的形式形成攻擊線。

再有一點,便是火銃軍的隊員必須心理素質足夠強大。

做到山崩於前而面不改色,哪怕敵人距離自己只有數丈距離,也能不動聲色的繼續保持陣形,輪換進攻,換火藥。

而這,臨安軍中暫時還不具備這些條件與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