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戰滅了完顏清豐八萬大軍,而琉球軍則僅僅只有七千人。

如此神器,提前學習一下也好,秦凌雲不是跟岳飛說了,用不了多久就能賣給本朝,讓臨安軍也都裝備上。

有了這些東西,想必對付起即將到來的蒙人,應該更加輕鬆了。

之所以召集中樞大臣議事,是因為之前岳飛等人的遺留問題,現在需要徹底的解決了。

大敵當前,若還再糾結於內鬥,糾結於什麼文武之分,那這仗也就不必打了。

大家一起洗乾淨脖子等著蒙人來砍吧!

儘管岳飛他們一干人等現在遠在大理,但是當戰事響起的那一刻,王珏相信,他們絕對會第一時間出現在大軍之中,出現在敵人面前。

這一點,他深信不疑。

但是在這之前,他需要朝廷上下統一態度,統一聲音,決不允許再有任何人對於臨安軍的統屬,亦或者軍中的調動有任何質疑之聲。

這也就意味著,乾朝的朝廷在收到了金國徹底覆滅的訊息後,要迎來一波大清洗。

至於清洗的物件,則是那些於國無益,只知道往自家扒拉好處的蛀蟲。

王珏並不打算動中樞的幾名大臣,儘管他知道這裡面有人也打著自己的小算盤。

這些人都是有其各自能力的,用其才,而不用其人。

作為君王,該有的格局還是必須有。

這些人給出一些敲打,自然就知道如何收斂。

但是底下那些佔據了關鍵位置的人,就沒有那麼好運氣了。

殺一批,關一批,流放一批。

然後換上聽話之人上位,在這個關鍵時刻,朝廷決不允許有害群之馬出現。

這個時候,御史言官們的作用就來了。

王珏的手上可是有不少人的黑料,一批批的放出去,讓言官們充當他手裡的刀。

一個個的捅,再經由刑部和大理寺會同他們判案。

這一套流程下來,一抓一個準。

當初秦凌雲對付姜尚等人的那些招數,被王珏再次拿了出來。

一場腥風血雨即將到來。

當中樞大臣們見到滿臉威嚴的皇帝時,心中頓時全都是咯噔一下。

隨即,王珏開門見山的將岳飛送來的訊息告訴了他們。

而後又隱隱的表示了自己的想法,陶季輔和元烈陽第一個站了出來,力挺皇帝。

緊接著,三司與樞密院等人也迫於形勢,不得不表示支援皇帝的這一決定。

皇帝與他們提前打招呼,就是告訴這些人,底下的那群人,該斷就斷,不要藕斷絲連,到時候拔出蘿蔔帶出泥,惹得自己一身騷。

於是,當眾中樞大臣出宮後,將自己麾下的不少得力干將都找來。

該自首的自首,該請辭的請辭,別等到皇帝舉起屠刀之時才後悔。

率先騰出位置,還有個體面。

若是頑抗到底,流放三千里都是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