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9章:上岸(第1/2頁)
章節報錯
金列最終還是在秦凌雲的軟磨硬泡下消了氣,不自覺的就上了他的套。
不為別的,就為那每日秦凌雲提起的大理各種新政,以及那所謂的人人平等概念。
以民告官,這在歷朝歷代都沒有好下場,老百姓始終都是最底層被奴役剝削的階級。
可在大理,所謂的階級被這小子硬生生的給打破了,投票選舉,揭發獎勵等制度一出。
官員們天生高人一等的優越感沒有了,反過來,官員只是一份工作,不是謀權謀利的手段。
你的實實在在為民服務做出政績,才有晉升的希望,才能拿到更高的薪水。
想以權謀私?不是不行,但有個前提就是不得傷害百姓與大理整體的利益,在這個規則之內,動用一些自身的權力,為自己謀取各種好處是被允許的。
秦凌雲始終認為,不會貪的官,那不是好官。
有貪念就有慾望,有慾望就會驅使人做事,在大理的審查制度面前,做壞事是不可能做的。
那就只能做好事,而且在大理弄錢,實在是不要太簡單。
招商引資的概念當初一被丟擲來,根本就不用秦凌雲去教。
下面的人自然而然的就會了,甚至還玩出了不少花樣,各種手段頻出,直讓他看花了眼。
金列對於這些新奇的政策早就有所耳聞,現在秦凌雲特意將他弄到大理。
為的就是讓他以多年的從政經驗給出一些指導性意見,畢竟在大理,除了秦凌雲以外,所有人都是摸著石頭過河。
當然了,其實秦凌雲也是摸著石頭過河,這些玩意他頂多懂個理論知識,知道是怎麼一回事。
但是具體操作起來,合不合適,是否能順應民心,這些都是尤未可知。
所以這麼多年下來,一些政策的實施實際上十分緩慢。
甚至三權分立他都要以吐蕃為實驗物件,從中找出錯誤的路子,好打下以後大理改革的堅實基礎。
在大理,什麼人才都有,尤其是工商農幾方面,人才匯聚,全都是當世頂尖。
可要是說從政的人才,除了原大理的部分官員,剩下的幾乎全是當初從琉球搶走的犯官。
這些人裡面,有不少卻是都是實幹型的人才,可要是論起執政水平,那就要比乾朝和金國差了不少。
這也是為什麼秦凌雲開展海外殖民,用傀儡控制吐蕃。
而始終不願意擴大版圖,徹底侵佔的原因。
人才太少,根基太薄,步子若是邁太大,絕對會扯到蛋,最終得不償失。
若說金列是被秦凌雲說服,從不情不願到最後答應。
那麼岳飛一干人等則是一臉期盼的希望船隻速度快些,再快些。
大峽谷一戰他們見識到了什麼叫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見識了火銃開啟的正確用法。
更是見識了火銃、火藥、火油之間的配合,以數千對數萬,十倍於己的兵力,雖然佔據了地利優勢,但以無損的戰績全滅對方。
這得是多大的能耐,靠著火銃之威,正面硬捍,勾引敵人全軍壓上,最後才一擊斃命。
岳飛甚至在想,若自己換成同樣處境下,可能在完顏清豐的隊伍離火銃隊只有三十步距離之時便會下令高處的伏軍進攻。
哪怕就是在有小型投石車可以截斷對方隊伍的情況下,畢竟當時的處境真是太危險了。
稍微一個疏漏,便會導致對方的軍隊衝上來,從而沖垮己方陣營,火銃將失去原本應該發揮出的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