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8章:來自吐蕃王庭的反擊(第1/2頁)
章節報錯
一陣商議過後,除了葛丹不情不願的勉強答應下來秦凌雲提出的方案,其餘人均都喜笑顏開的應承了下來。
一應事物都需要在打贏了王庭之後再做商議,此時討論尚且過早。
秦凌雲也只是丟擲了一個概念讓所有人知曉,在之後的時間裡這些人必將相互串聯起來組成各自的陣營。
小部族必定抱團取暖,爭取自己應有的一份權力與利益。
而大的部族也會與自己關係好的部族結盟,來對抗將來可能會出現的政敵。
不用說,這中間的各種利益衝突絕對會引起不小的矛盾,甚至引發流血事件。
到了那時候,司法與立法的重要性就會逐漸體現出來。
為了避免更大的衝突發生,那些被打壓的,力量不足的勢力絕對會力挺這兩個部門的權力。
從而讓三權徹底的形成平衡,而一旦三權平衡確立下來。
受益最多的,實際上是那些最底層的吐蕃百姓,只要他們嚐到了甜頭。
往後誰再想搞獨裁,那就是所有人的敵人。
人民群眾力量的可怕,恐怕沒人能比秦凌雲更清楚了。
他能看到這一步,完全有賴於前世的見識。而且他能在這個過程中不斷的插手調整,使得大方向朝著自己期望的那一結果走去。
可以說,吐蕃已經徹底的被他綁上了自己的戰車。
雖沒有武力征服,但卻可以透過商業模式將其捆綁。但凡只要吐蕃往後露出一絲不對的苗頭,他都可以對其使用經濟制裁。
這可比武力征服來得有效太多了。
搞定了這一切,秦凌雲便坐鎮後方,看著葛丹和尕喳爾他們去收服吐蕃王庭以及老舊貴族。
這一過程他是不聞不問,儘管每日都有人來向他彙報,都被他一腳給踢到了彭巍那裡。
就在新貴這邊忙碌著準備戰爭的同時,吐蕃王庭那邊也收到了訊息。
正所謂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新貴們想要贏下這場戰爭也許簡單,但想要徹底的消滅王庭與那些老舊貴族卻沒那麼容易。
而且王庭與老舊派在吐蕃紮根發展已久,其底蘊完全不是新貴們可比的。
比如,在新貴的圈子裡埋下一兩個釘子這種事,新貴們這邊就完全做不到。
因為這次所有人都是抱著徹底消滅對方的目的而去,所以幾乎所有的部族都是傾巢而出,後方根本沒有留下太多的力量防守。
這就導致了後方空虛,而王庭那邊也正是抓住了這次機會,給所有人都上了一課。
而這一課,便是連秦凌雲都沒想到,他會是吐蕃王庭等人的重點照顧物件。
新貴們集齊二十萬大軍,分三路朝王庭而去,葛丹和尕喳爾各領一路,還有一路由另一個勢力頗大的貴族首領統帥。
一路上雖說遇到了各種各樣的抵抗,但新貴這邊士氣旺盛,憑藉著從大理那邊弄來的精良裝備,不斷的攻城拔寨,可以說是勢如破竹。
所有人都想著王庭是在積攢力量,想在邏些城與大軍一較高下。
可是事情的發展卻是老舊派選擇了集中力量主動攻擊一路,並且由此展開了反殺。
而這一路,正是葛丹所率領的中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