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被圍的蒙人不斷被金國困在中間砍殺,儘管離開了五千人,但仍然處在劣勢,心中不由的有些驚疑不定起來。

對方到底是誰在領軍,自己的手段居然都被看穿,並且臨場決斷能力這麼強,應對有方。

突然他心中一驚,莫非是秦凌雲親自來了?

隨即他又否定了這個想法,秦凌雲來的話必然琉球軍會出現。

可此時此地琉球軍只有三千人不到,放眼望去就能知道對方所在。若是秦凌雲在這,不可能只有區區三千人護衛。

到底是誰?

鐵木真哪裡知道,在這之前的時間彭巍等人可是絲毫沒有浪費。一群將領整日裡守在大帳之中做推演。

各種各樣的狀況都推演了一番,哪怕是鐵木真再分出一萬人過來,他們都有相應的方法拖住。

在彭巍的帶領下,金國的各個將領都做好了所有突發情況的應對準備。根本無須彭巍下令指揮,每人都有相應的負責區域。

這樣一來大大節省了臨場想辦法的時間,而且所有應對方案都是大家群策群力想出來的,可以說是最優解法。

不存在什麼漏洞可言,大家拼的就是硬實力。

可以說從一開始鐵木真面對重騎的時候就已經落入了金國的陷阱之中,一步步讓自己身陷泥沼。

鐵木真是強,但再強他也就一個人,大集團的交鋒考驗的是各軍的將領,應對突發情況的自身素質。

不是說其他蒙人有多弱,而是他們現在所面對的,是金國所有將領和彭巍等人一起想出來的對陣方案。

一個人再強也無法強過一群人,蒙國的將領現在面對的就是他們都是一個單體,所面對的是一群金國人。

他們沒有有效的形成一個整體,無法在短時間內做出做好的配合。

鐵木真或許能應對那麼幾招,但是越是往下,越是艱難。

現在蒙國唯一能破局的辦法,就是北邊的四萬人能儘快趕來。或者是斷尾放棄被圍的蒙軍,另想辦法擊潰金國。

頭一次,鐵木真在正面交鋒的戰場之上覺得遇到了難題。

隨即,他將目光再一次放到了被重騎追趕的軍隊之上。

又看了看身後的五千重騎,旋即一咬牙,做出了一個讓其心痛的決定。

其後,五千蒙人重騎齊動,朝著金國的那一萬五千重騎衝去。

打算以五千人的犧牲拖住重騎大隊,而後換取時間讓其他人想彭巍那邊殺去。

同樣是犧牲,以五千重騎換取被圍的近兩萬蒙人性命。

同樣是斷尾,他選擇用少數人換多數人。

之所以不以五千重騎去破局,是因為他知道大理有一種破甲箭,可以輕鬆擊穿重騎的鎧甲。

三千琉球軍一直在大軍中處在一個集團之中,鐵木真料定對方就是為了等自己的重騎過去。

既然如此,他便換了一種方式去破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