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打下整個金國北部地區之後,鐵木真既沒有出兵打完顏建樹,也沒有立刻攻打燕雲。

而是沉下心來鞏固到手的土地,將草原之上的眾多部落遷移至城池之中。

而後一心發展工農業,善待原金國的子民,提倡蒙金漢通婚,鼓勵人口的發展。

這次南征他沒有再大肆擄掠,而是很好的約束了蒙人大軍,優待俘虜與普通百姓。

有了之前的這些動作鋪路,各個地區的反撲並不激烈。尤其是普通老闆姓,既然新主子對他們還不錯,沒有以往聽說的什麼打砸搶政策,那大家何必作死的去跟蒙人對抗。

只要底層的民眾不被鼓動,即便是有心人想鬧事,但缺乏群眾基礎的領頭人也只能徒呼奈何。

鐵木真看清楚瞭如今的形勢,完顏建樹只要不出來,時間拖得越久,他就越難受,受地域的限制,他的實力也就會越來越弱。

而乾朝的就更不用說了,屯兵百萬於邊關,這能大舉消耗他們的錢糧。自己只要保持一個隨時進攻的姿態就行,乾朝是富裕,但這百萬邊軍能有效的拖垮他們的國庫。

即便不能,也能很好的限制他們在南面的發展。

現在自己立足未穩,不用急著攻打,緩一緩,放慢腳步,要選擇對自己最有利的方略去針對這兩個對手。

這樣一來,乾朝確實是很難受,蒙人安下心來穩固後方,軍隊又隨時保持一副南侵的姿態,整個乾朝都將目光關注在那裡。

岳飛在大同看出了鐵木真的謀劃,但他也沒有更好的辦法,此時的燕雲地區屯兵三十萬,這是他最初上奏想達到的目的。

但真當這一目的達到時,他才知道自己的想法有些異想天開了。

若是鐵木真當真想打,到時候燕雲地區想守住,只會讓臨安軍疲於奔命。

因為在檢閱過大軍之後,他看出各種大小問題上百,這樣的軍隊駐紮,打打順風仗也許還行,一旦戰事焦灼,隨時都會出問題。

但此時的燕雲不是他岳飛一言而決,想解決問題也沒辦法指揮得動其他與他平級的將官。

此時燕雲地區最大的將官是馬昂,當初他跟著太子王威掃蕩金國,最後被一紙調令給派到了這裡。他手上的二十萬人仍然歸於他統管。

臨安軍雖說不在他的節制範圍之內,但前者畢竟人數多,只能遷就他們。

岳飛想趁著蒙人未打過來之前加強練兵,他將想法與馬昂說了。但很快就被對方毫不猶豫的拒絕了。

你岳飛會練兵,我馬昂就不會?二十萬人當中有十多萬都是京中禁軍,可能名聲上沒有你臨安軍有名,但論實力,完全不怕你臨安軍。

岳飛此舉無異於看不起馬昂,認為他不會帶兵,還要岳飛來提醒他加強操練。

這讓這位殿前司的統領如何受得了,看不起誰啊!

無可奈何之下的岳飛將自己擔憂以秘奏的形式上書王珏,很快,王珏的旨意傳達到軍中。

岳飛任三軍統帥,一應燕雲地區所有將官皆聽他的調遣。

這一下岳飛可就捅了馬蜂窩了,馬昂在軍中雖說不上威望多高,但他會做人,一路上攻城略地沒少分好處給軍中將校。

你岳飛若是覺得馬昂不行,大家擺明車馬做過一場,用實力說話,證明你臨安軍才是最強的。

可你居然打小報告,然後趁機奪權。

大家雖說名義上要聽岳飛的命令,但私底下可沒少陽奉陰違。所謂面和心不和,不過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