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愉悅的心情,鐵木真走出大帳,看著遠處的落日喃喃道:

“不知巴爾帖他們如何了……”

他這邊還在想著巴爾帖,卻不知秦凌雲針對他的那些小計謀已經從臨安出發緩緩朝著烏蘭巴托趕來,甚至針對整個蒙國的小計劃也在路上。

……

王珏最終同意了秦凌雲針對西夏的計劃,那操典他仔細反覆的閱讀過了,認為秦凌雲所為的洗腦,無非就是給好處,看得見的和看不見的好處都給。

而是是反覆不斷的給軍士們灌輸,只有終於乾朝才會有這些好處,要不怕苦,不怕累,勇敢的為了乾朝而操練。為了身後的父母妻子子女而戰鬥,不要怕死,死了之後朝廷會善待你的家人,你的孩子會因為你的犧牲而感到驕傲,你的父母會因為你的犧牲而成為英雄父母。

這種不要錢的話使勁往外丟,每日每日的重複,直到這些東西深深的刻畫進軍士的腦海裡,如此便算大成。

在仔細研究過後,王珏才最終弄明白,這不就是商人那一套嗎?以利誘之,用錢砸之,用錢砸出一個忠心來。

這什麼洗腦,果然很秦凌雲,用錢開道。

不過這裡面除了利益驅動外,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加強軍士的榮譽感。

這些秦凌雲寫的很細,王珏也一一研讀了,到最後他才嘆道:

“這小子弄這麼多,最終的目的無非就是想提高武人的地位。”

到底是皇帝,在仔細看過秦凌雲的操典之後,他頓時明白過來,若是想讓軍隊都變成鄉兵這般,首先必須得提高武人的地位,不然屁用沒有。

軍籍是賤籍,賤籍生的孩子,還是賤籍,而且良賤不通婚。

取消軍籍,改募兵制。

這是秦凌雲給王珏的操典裡面開篇寫的,這其實不像是操典,而是一本十分冗長的建言書。

雖然裡面有操練的手段,但起主要的核心思想就是講的募兵制的好處。

提高軍士的主觀能共性,拒絕吃大鍋飯,混日子的時代已經過時了,想要強軍,募兵制勢在必行。

冗兵必須得解決了,兵在於精而不在於多。

秦凌雲有這個底氣這麼說,因為他帶出的鄉兵就是一隻精兵。

並且外貿給國庫帶來的巨大利潤,完全能負擔的起募兵的費用。

其實即便不算外貿,就是在原有的基礎上若是裁軍,省下來的費用,足夠試行募兵制了,而且還能斷絕許多貪腐。

西夏的事情可以答應,但是軍隊改制,王珏認為此事還為時過早。

秦凌雲也不急,他只是先給王珏這備個底,讓他心中有個概念。

等時機一到,到時候他自然會推動此事,屆時王珏估計找不到拒絕的理由。

得到回覆的秦凌雲,在家中顧盼自雄的誇道:

“我就是個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