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寧雲夕指出了字是自然科學的載體。確實,沒有字去描述,數學物理化學等等自然科學,怎麼去表達現象呢。是,理科可以用公式來表達,可是要和現實現象結合的話,必須需要用到字表述。而任何門自然科學學科,其研究的最終目的肯定不是虛化的,而是要回歸到現實的,推進大自然的科學程序。

說載體不重要吧,只有意思重要吧,但是,沒有載體,怎辦?載體確實缺不可。

個科學家,如果不能很好地用字這個載體來表達出自己發現的科學結果,是不能被其他科學家和全體人類認同。全世界能發表偉大科學結果的科學家,其字表達功底肯定是有的。回到高考的資料上,理科狀元的語分數,向來是不會低只會很高的。

“邏輯性,語有它的邏輯性在。這點我個人認為是無數理科狀元能在高考語得高分的原因。”寧雲夕說。

不愧是教出了理科狀元的學老師。從更高的角度來俯瞰小學階段的基礎教育,簡直讓從事小學教育的老師們為之精神振。

“我覺得寧校長說的很對!”周副校長的嗓音都激動了起來,“我是回去好好再想想了,什麼是語教學的真諦。只是教學生懂得字怎麼寫怎麼讀嗎?寧校長這樣說,都讓我想起了當時我埋頭苦讀各種古代著名著的經歷。每個經典章,既是承載著作者的豐富情感,也表達了作者本身的種邏輯思維。至於每個字的起源,都可以歸咎到人對於自然界萬物現象的邏輯思考。”

其他老師們聽著周副校長的話均是連連點頭。

曾老師吃驚的目光落到每個老師的臉上。

怎麼她都聽不明白呢?什麼字的產生,和邏輯思維有關係了?她怎麼聽著聽著總覺得在瞎扯呢。

語,在她看來,最重要的是背。教會學生背,教會學生會默寫。你想個學生連個字都不會默寫,靠邏輯思維能是什麼?語不是數學可以加等於二,推論下去二加三等於五這樣想的。

“接下來,其他老師再談談另位講課老師曾老師的課。”主持會議的寧雲夕說。

這星期的聽課評課活動是抽籤出來的,抽到的是周副校長和曾老師。這也是為什麼曾老師坐在這裡的時候想著最好不是寧雲夕來主持這個會。她有預感,自己和寧雲夕字不和。

有了寧雲夕開局給所有老師個想象力豐富的開頭,老師們對評課的想法不會固執於語本身的舊思維,聯想的地方更多了,結合其它方面的論點跟隨多了起來。

有老師對著曾老師的課提到:“我聽曾老師的課,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曾老師教的年級比較低的緣故,感覺很枯燥。”

這話得到了很多老師的認可。

曾老師臉色青,忍不住為自己辯解:“他們是二年級學生,還在認字。”

來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