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大病救助慈善機構(第2/2頁)
章節報錯
那幾個病人現在已經辦理好出院手續,並且離開了醫院。
不止那幾個給了陳熹微紅包的,但凡是陳熹微施加了治癒術的,除了還沒過觀察期的那幾個,其他都已經出院。
這也是很正常的,手術做完,過了觀察期,沒什麼不良反應,傷口也透過治癒術的治療,全部癒合,根本沒有繼續住下去的必要。
只需要過幾天來複查一下,看看恢復的情況便可。
所以,給病人交治療費這條路,徹底行不通。
沒辦法,陳熹微只得另尋他法。
也幸虧同事們提供了好幾個參考,不然這會兒陳熹微就犯難了。
醫學研究所,陳熹微一個也不知道,更不知道捐款途徑,這條路也行不通。
那就只有一條路可行,就是捐給慈善機構。
可是,對於慈善機構,陳熹微其實並沒有太大的好感。
要知道,在陳熹微原來的世界,好些慈善機構拿著別人捐贈的愛心款,豐富自己的荷包。
最後真正需要的人,卻並沒有拿到多少。
這樣的報道不是一次兩次,也不是一家兩家。
甚至還有老牌的慈善機構,國家扶持的慈善機構。
在星際時代,這樣的事情也是存在的。
不論哪個時代,都是人,都少不了貪婪的人,吃人血饅頭的人。
所以,挑選一個合適的慈善機構,也非常的重要。
這個事情不論交給誰去辦,陳熹微都不放心。
沒辦法,在接到周主任的邀請,一起去吃了午飯之後,陳熹微就在屬於自己的休息間,一家一家的查詢起來。
找什麼呢?
當然是找靠譜的慈善機構!
首先要看機構評價,其次是看機構成員的工資和家庭情況。
最重要的是,看該機構收到的每一筆捐款和每一筆支出,是不是都做了公式,確保每一分錢都用在需要的人身上。
評價好的,自然還是真的做了不少好事的。
機構成員沒有工資的,家裡也並沒有因為其進入該機構之後,經濟條件變好的。
那才能夠說明,該機構是真的在做慈善,而不是打著做慈善的幌子撈錢。
這三條中,只有第二條比較耗費時間,也是這第二條難獲得確切的數字。
畢竟,收入這屬於別人的隱私,不可能鬧的人盡皆知,沒什麼特權的陳熹微,自然是差不多多少有用的訊息。
因此,挑了半天,陳熹微也沒挑到合心意的慈善機構。
正沮喪的時候,突然一個機構出現在陳熹微眼前——大病救助慈善機構。
該機構主要為那些窮苦人民,生了大病而沒錢治療服務。
所籌集的善款,也都用在病人身上。
沒一次捐贈和使用,都有公式,並且員工全都沒有工資,甚至是都有捐款。
最讓陳熹微覺得可信的是,員工基本上都是病人家屬,有的還是康復過後的病人。
經歷過那種苦難,那種絕望的人,陳熹微覺得他們是不可能去貪圖那份救命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