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去爬桐柏山時,在山腳下遇見一導遊,周想便喊上這導遊給他們服務。

導遊是當地人,說起桐柏山的傳說那真是如數家珍。

桐柏山上的名剎雲臺禪寺是中原道家發祥地之一,水簾洞為道家七十二福地之第四十四福地。

據說東周周靈王之子王子喬,曾在桐柏山天台觀修仙,戰國時楚人鬼谷子棲此修真,太白金星於此修仙得道。

這些都是與修仙有關的傳說,周想覺得,還是回淮縣去查詢,這邊的傳說太多太亂,別的支流不用再去了,這一路每個急拐彎都沒有探查到可疑之處。

周想對導遊的要求就是看淮河源頭。

導遊一路帶著他們走到雲臺禪寺的山門旁,這裡有一座石亭,亭下有一口井叫小淮井,井口只有一個塑膠盆大小,井內深不見底。

導遊道:“唯長唯高為源,整個桐柏山,找不到比此處更高的出水口了,這裡海拔已經1140米,這口井,地下潛行三十里,到山下淮祠內的淮池,才冒出水面。”

順著淮源水走向,導遊又帶著四人來到山下淮源鎮淮祠處。

淮祠內,找到了淮池,是一個石欄杆圍起的不大的水池,水很清澈與淮河水的混濁完全不同,

“這是淮河源地下水第一次冒出水面,它下面有泉眼,水利部確定淮河長度時,此處定為零公里起源處。”

周想很失望,這就是淮河源頭?她沒看到時,以為至少像賓館老闆的傳說裡的大湖,這樣小小的井和小小的池子,造就了一直治理不好的淮河?

凌然握住她的手,“走吧!下山。”

“好!”

導遊搞不懂這幾位遊客,不看雲臺禪寺內,不看水簾洞,只看淮河發源地。

遊客不願意看了,導遊只好帶著他們下山。

付了導遊的費用,凌然開車回到賓館,爬山和從小淮井到淮祠的15公里,用了六個多小時,此時已經是下午三點,吃了一頓,嗯,算是下午茶吧!時間已經到了四點。

於是,再住一晚,明日回家。

晚上,空間裡,周想拿出戒子裡大娘的那個盒子,開啟,取出玉佩,在手上翻來覆去的看著。

這個玉佩若真是那位道長留下的,是不是在暗示什麼?

修仙?玉佩?玉簡?

裡玉簡的使用方法好像都是貼在額頭的吧?

她抬手把這隻玉佩貼在頭部,沒反應,就又拿下來看了看。

凌然握住她手裡的玉佩,“你幹嘛?剛才是幹嘛?”

“我試試能不能和玉佩溝通,對呀!我用精神力溝通試試。”

周想抬手,凌然用力按住,“我沒懂呢!你說明白。”

周想只能把修仙裡那種高手傳授或者傳承使用玉簡的方法,告知他。

凌然問道:“我可以嗎?”

“你有我的精神力強大嗎?若真是需要精神力,我怕你一下子就被對方的精神力碾壓成了傻子。”

凌然還是不放心,周想煩了,“你太囉嗦了,婆婆媽媽的,投錯胎了,你下輩子做女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