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長,兩把短,三劍相碰,金鳴震響後,隨之一觸即分。

劍刃相撞發出震響,傳出的餘音還未消散,李敢便腳一蹬地,再次欺身而上。

持刃相鬥之間,講究的是一寸長、一寸強,一寸短、一寸險。

眼下,試練場中的這兩人,左十三的手中所持,乃是一柄長劍,而李敢雙手之中,所握卻是兩把短劍。

貼身相搏!

李敢從一開始就打定主意,此番比試,必要以全程貼身近戰。兩人相距過近的話,左十三手中的長劍,必是施展不開,而自己手中的卻兩把短劍,這樣便能如同游魚入水,能將優勢最大化。

對練的之中,也果如李敢所料,接連近身猛攻之下,左十三手中的長劍,遲遲未能拔劍出鞘。

只見李敢再次腳步一擰,身形一轉,竟原地轉身,先前借勢向前突刺的右手短劍剛剛被左十三收腰避開,左手中的短劍就已反身橫劈破空而來。

“噹!”

震聲再起,左十三依舊已半劍出鞘,硬生生接下這勢大力沉的一記橫劈。

李敢攻勢不停,一劍不中,反身再攻,以右腳尖為圓心,再次擰腰而轉,右手短劍反身再劈,左十三再次挺劍相迎,剛剛攔下此劍,就見李敢的左手短劍,突然自右臂之下,斜隙之間,向上刺出,左十三面色不改,右手握住劍鞘,向下一壓。

“叮!”

李敢手中直刺短劍,劍尖正中劍鞘,這一刺一擋之間,震推之下,左十三借力向後騰挪,欲要拉開空間,抽劍出鞘。

左十三剛退半步,李敢便識破其意,絲毫不給其拉開空間,拔劍出鞘的機會,腳尖一點,再次緊跟而上。

李敢雙劍頻出,左、右之間變招極快,並且招法路數並不相同,左十三左擋右避開之間,心中生疑,“此刻與自己比試的,到底是一個人還是兩個人?”這一番比試,李敢的雙手劍法,竟打出了兩個人的效果。

搶攻之下,李敢雙手劍法,再生變招。之前雙手短劍,是以左、右雙側為路,以劈、砍、挑、刺為攻,可怎耐得左十三功法紮實,長劍雖是一直未出劍鞘,可憑著過人的身法與反應,格擋橫開之間,絲毫未見下風。

為求破局,李敢再變新招。

“四臂通相!”

劍光閃爍,李敢大喝一聲,隨之劍風疾突!

“噹!”

“噹!”

“噹!”

“噹!”

左十三應著喊聲格擋,倉促格擋,隨即便是四聲金鳴聲響,一時之間,僅出鞘半截的劍身,與下方劍鞘,接連格下四劍。

此刻,李敢的劍,一個字,快!

兩個字,極快!

只見李敢腳步碾轉之間,身形微動,左、右雙劍不僅從左十三身體兩側橫劈縱挑,竟同時在上、下兩路直刺而出。

不遠處觀戰的樊真真與眾多圍觀兵卒,更是紛紛大撥出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