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後是一篇描寫烈陽文明國泰民安理念的文字。

在烈陽理念下面,便是一段關於描述烈陽文明造神計劃的文字,裡面用濃厚的感情色彩寫‘太陽神’計劃的浩瀚,說是烈陽文明的巔峰科技。

再往後,就是德諾大戰以及對參與其中的太陽神帝鴻坤的描述,字裡行間透露著超級基因的強大。

緊接著是一件件涼冰知道的關於烈陽的大事,最後是一段寫著烈陽文明毀滅的原因的文字。

碑文下面還寫了‘天啟王涼冰立’幾個小字。

在嶽原舟等人離開之後,這塊烈陽文明從發展到滅亡的大致歷史碑文就這樣孤零零的佇立在這個恆星系裡,在那群飄浮烈陽戰艦襯托下,似乎真成了一座宇宙墳墓。

而另一方面。

嶽原舟雖然撲了個空,但也能從中得到一些有用的資訊。沒有發射源,這說明發射源並很大可能並非實體,也就是說可能是用了就會消散於無形,有可能是一種力場包裹的放射源。

雖然只知道這麼一點資訊,但對神舟文明同樣很重要,因為這代表一個方向,在研究領域,一個正確的方向便可以節省成百上千年時間以及大量資源。

在考古烈陽期間,嶽原舟也想周圍星系散佈了無數智子、中子,將每個恆星系每個星球都搜了個遍,但卻沒有發現帝蕾娜的蹤跡。

也不知道是被抓了還是在宇宙虛空中流浪著。

這讓嶽原舟搜救的心思也淡了許多,宇宙這麼大,空間如此廣袤,一顆星球都如塵埃一般,要在宇宙尺度上找到一個人實在太難了,出發那個人以恆星功率向宇宙發射求救訊號。

於是在考古烈陽之後,基建號只好繼續向那顆黑洞航行。在往後不到一年的時間裡,就到目的地附近,說是到附近,其實還有1.2光年。

從這裡開始,嶽原舟開始控制基建號減速,但由於黑洞引力的影響,基建號還是以極快的速度滑向黑洞。

當然了,以如今神舟文明的科技,只要不超過其事件視界,都不擔心出什麼問題。在事件視界外,不論是黑洞的引力還是其引起的引力潮汐,神舟文明都可以無視。

基建號停在距離黑洞大約一光年的地方。

已經十分接近了。

那顆黑洞在宇宙中並不可見,因為光線在進入它的時間界限之後就出不來了。但嶽原舟卻可以透過時空彎曲很輕鬆的探測到它的存在。

在進一步探測下,嶽原舟得到了這顆黑洞的具體資料。

這是一顆自轉型黑洞,但卻也沒有吸積盤。它周圍的太空極度接近真空,儼然在過去的歲月中那些氣體塵埃已經被它吞得一乾二淨。

其質量為太陽7倍,它的史瓦西半徑大約21公里。也就是說從它的奇點到事件視界大約21公里。

看起來並不大。

“不大不小,剛好合適。”嶽原舟揮手將撤掉眼前的資料,然後控制著基建號繼續靠近黑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