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崑崙奴這麼一問,大將軍點頭道:“確實有關,當時這反對派中有一個就是來自蝦夷族的貴族,也是地方上的諸侯,他的一族也被朝廷派去參加了那場大戰。”

“不是全軍覆沒了嗎,應該族滅了吧?”

“幾乎全軍覆沒,那就是有逃亡的。據說,這蝦夷族人眼看就要被唐軍消滅,就換上了百濟漁民的衣服,跳海了。”

“沒死啊?”

“死了就沒戲了,不過能上岸的也就一個傢伙,因為母親是百濟婢,所以他會講百濟話,就混到了當地的一個漁村,自稱是海難之人。”

杜環看著伊本和崑崙奴道:“我們也曾經是海難未死之人。”

兩人異口同聲道:“是。”

大將軍笑了:“所以,每次災難,不論是抄家滅族還是戰爭屠城、海難,總是有人倖免於難得。”

“大師們說,這是祖上或自己前世修德善報。”杜環道。

“是啊,這蝦夷貴族在村民的收留下活了下來。”

“那後來他娶妻生子了嗎?”

“沒有,不過,遇到了新羅人修理那次大戰的唐朝戰船,被叫去幫忙。”

“有沒有認出他?”

“沒人認出他,但是他看到了修船的圖紙,他祖上就是漁民,自然對船十分熟悉,於是他暗中畫了一套造船圖。”

“他想造戰船?哈哈,一個人不可能,即使是一個村子,也難,不懂造船術的人是不能造成功的,我國水師都是工部與水師將領一起督造的。“杜環道。

大將軍道:“你低估了這個人的能力,他自己鼓動一些村民故意弄壞了一艘船,讓新羅軍隊以為難以修復就丟棄了,然後等軍隊走了,一起和村民修好了船。”

崑崙道:“修好了幹什麼呢?打仗是不會了,打魚倒是可以。”

“你說對了,他就是鼓動村民弄這隻船為了大家出海打魚。”

“我看沒這麼簡單。”杜環道。

伊本也看著杜環道:“好像應該是偷船吧?”

“我也幹過這事,哈哈,好像你們也幹過。”杜環道。

崑崙道:“那是傑克與辛巴達幹過的。”

“聽我說下去,哈哈。”大將軍道:“別岔開。”

於是大家看著大將軍繼續說這蝦夷人的事。

這蝦夷人在村子裡弄到船後,就與大家商議一起出海打魚,大家自然很高興。

幾次出海,收穫滿滿。

其實,這蝦夷人另有打算。

經過幾次出海,與周邊漁民溝通,知道了家鄉蝦夷島的位置,但是,一個人偷船駕駛是不可能完成航行的。